H27S 新加坡博物館之旅 Day 4

Day 4 多美歌 武吉班讓輕軌 金文泰 小印度

阿姨今日也到新加坡遊玩,故此此日留空,沒有特別編訂行程。從酒店退房後,步行至多美歌(Dhoby Ghaut), 途中見到一個紀念碑,是紀念 Konfrontasi 中的犧牲者的。Konfrontasi 是1960年代一次馬來西亞與印尼於婆羅洲發生的軍事衝突,新加坡曾經出兵。這個冷戰格局下發生的軍事衝突,曾釀成數百人死亡。

在多美歌乘坐南北線,前往蔡厝港,轉乘武吉班讓 (Bukit Panjong)輕軌系統。這系統接駁了蔡厝港地鐵站與附近的住宅區,特別之處是車廂車窗做了「小手腳」,當列車經過接近民居處時,面向民居一面的車窗會變成奶白色的不透明狀態,以保障居民私隱。試乘過後,便在裕廊東站轉乘東西線,前往金文泰(Clementi), 沒錯,此「金文泰」正是北角「金文泰」中學的金文泰(Sir Cecil Clementi),他曾是香港輔政司、香港總督以及海峽殖民地(新加坡殖民地的前身)總督。

金文泰車站讓我想起香港的觀塘地鐵站,不過只有一個車站出入口,頗感擠迫,所以當局正在另一邊興建新出入口以應付需要。車站旁有商場直結,很自然想起了aPm, 裏面甚至有公共圖書館。

與阿姨匯合後,便前往Somerset 的高島屋午膳,當地也屬烏節路的一段,給我的感覺很「尖沙咀」,除了高島屋百貨外,Robinsons 百貨也是當地的老牌百貨,除此以外,也有老香港熟悉的「美蘿(Metro)百貨公司」。

午膳後暫時離隊,自己試乘濱海市區線,之後再到小印度參觀,建築物很有印度風味,連地鐵站的廣告也以印度珠寶為主。

18:00 回到金文泰,與阿姨一家以及兩位世伯於新加坡共和國遊艇會晚膳,內容從略。不過,與本地的新加坡華人交流,是個很好的經驗,希望在日本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機會。

晚膳後回到 Clarke Quay 取回行李,之後便坐地鐵,到達樟宜機場,結束4日的新加坡之旅。不過原來機場也有景點,禁區後的蘭花園讓我從一日旅程中的疲勞恢復過來,拿起相機拍照,果然能醫百病呢。


多美歌附近的教堂


Konfrontasi 紀念碑,基本上未聽過,直到回港後查閱維基百科。


小印度一景


小印度其中一所興都廟


遊艇會之夜,很好的體驗。


機場禁區內的蘭花園,順帶一提,蘭花是新加坡國花。

H27S 新加坡博物館之旅 Day 3

Day 3 福康寧 空軍博物館 樟宜小堂博物館 聖淘沙

今日在酒店晉早餐,08:30 出發,徒步前往福康寧。福康寧是 “Fort Canning” 的譯名,一個堡壘,或說是炮台,卻取個平和的中文名字,的確有趣。福康寧山上有炮台之外,也有負責海事工作的機關。山頂附近的報時鐵球似曾相識,其實位於尖沙咀舊水警總部(今 “1881”) 也有一個。已經被群樓包圍的燈塔當然已無用武之地,但介紹展板卻指出,今時今日新加坡本土的燈塔居然座落於26層高的民居之上 (詳見維基百科「勿洛燈塔」條目,只有英文)。本來想去的地下指揮所跡也正在翻修當中。今次旅程中,有不少的博物館正在翻修,不知是否在為本年年中的新加坡建國50周年紀念作準備。

09:30 離開福康寧,地鐵轉巴士,前往位於巴耶利峇(Paya Lebar, 馬來語「大沼澤」之意) 空軍基地的空軍博物館,同樣地,這邊的二樓展館也正在翻新,不過地下的展品很具份量,全都是退役戰機,當中包括一台退役不足5年的 E-2C預警機。也有80年代使用的地對空導彈,以及無人機。這個於1950年代建成的機場,本來是代替加冷機場而建成的國際機場,在樟宜機場於1981年啟用之前,這裏才是「新加坡國際機場」。直至樟宜啟用,這邊成為了空軍基地。不過,已不能見到原來的建築物了。

逗留至11:00 ,苦行1.6 公里,熱到傻。到了後港路的巴士站,乘坐巴士到樟宜小教堂博物館(途中要轉車)。這座白色小小的博物館,與其說是博物館,不如說是紀念館。因為這小聖堂曾是樟宜集中營的一部分,訴說著太平洋戰爭中,英軍戰俘(PoW) 的慘況,當中大部分人在戰爭後期,更被迫前往緬甸興建稱為「死亡鐵路」的泰緬鐵路。當中見到戰爭的可怕,特別有記載關於「肅清」的歷史:日本人在佔領新加坡(改稱「昭南島」)後,隨即對本地華人族群採取報復性的肅清活動,將懷疑資助國民政府抗日的華人全部殺死。高中時期主修東亞近代史的我,對這段歷史有很深感受。

13:10 坐2號車回到Clarke Quay, 雖是直達,卻因為這條是「流水線」,苦苦坐了一個半小時才回到市區。實在是叫救命,早知早早在地鐵站轉地鐵算了。回到牛車水已經14:35,下車立即乖乖走到唐城坊午飯,肉骨茶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很「胡椒豬肚湯」,當然味道並不一樣。

回酒店稍事休整,16:30 再出發,南行至新橋路巴士總站,參觀過峇峇住宅的外觀,色彩繽紛,可說是南洋建築的一大特色。再徒步到已停用的丹戎巴葛火車站,這邊曾是馬來亞鐵路的南端總站,基本上是圍封狀態,當然也難以逗留太久拍照。

已到過是次旅程事先編排的各個景點,於是走到聖淘沙去。乘坐 Santosa express,日立的跨座式單軌系統,在日本已試坐過 東京monorail,比較不同的是, Santosa Express 車內並沒有突出,遷就車輪的結構。到達總站Beach 時,其實沒有什麼想行的地方,於是隨便走走,在站前的 Coffee Bean & Tea Leaf 隨便喝個奶茶再瘋狂自拍,便離開了聖淘沙。回港後才知蝕底了:原來除了Fort Canning, 聖淘沙島上還有一個 Fort Ciloso, 開放給大家參觀的。

傍晚時分,在Vivo city 拍攝 Santosa express 之後,坐地鐵回到 Clarke Quay, 在 Burger King 晚膳。特別的是這邊的薯條除了有茄汁之外,也連了一包甜甜的辣醬,總算找到新港大不同了。


福康寧入口


燈塔


空軍博物館外的展品,因為身處空軍基地範圍,不敢亂拍建築物。


峇峇住宅


丹戎巴葛火車站


聖淘沙一景


Santosa Express

H27S 新加坡博物館之旅 Day 2

DAY 2 舊武吉知馬火車站 民防文物館 新加坡博物館 加冷機場

早上沒有在酒店吃早餐,到了附近的芳林(Hong Lim)巴剎與熟食中心,最初在地圖見到”Hong Lim”, 很想當然的以為是「康廉」的譯音,最後在那邊的中文地名標看見「芳林」二字,才意識到是福建/潮汕話的譯音。話說回來,新加坡的地方名也真是千奇百趣,既有福建話地名 (Choa Chu Kang, 蔡厝港;厝音「措」,福建話當「屋」、住宅用),也有馬來文 (Bukit Timah, 武吉知馬,馬來話「錫山」之意)和印度話(Dhoby Ghaut, 多美歌,印度話「洗衣梯階」之意),新發展區又會用華語如後港(Hougang),當然亦有英文為主的地名如紐頓 (Newton)。

友人曾建議買3日任用的遊客車票,但在牛車水見到了售票處排隊人龍,結果還是乖乖把EZ link 增值了事。10:30 坐961號線巴士前往武吉知馬,順利找到了火車站的站跡。這裏曾是馬來亞鐵路的其中一個車站,即使經歷1960年代新馬分家,這條鐵路與其周邊25米範圍,仍是屬於馬來西亞鐵路擁有。直到2011年,新加坡段縮短至邊境附近的兀蘭(Woodland),這段廢止的鐵路地段由新加坡政府及馬來亞鐵路共同出資的公司擁有及發展。現時仍有部分路段,在拆掉路軌後作為綠色走廊開放與公眾使用。而兩個火車站,則加以圍封準備保育。今日探訪的武吉知馬車站,便是這條鐵路的中途站。在車站閒逛時,也見到有居民在跑步、溜狗。

利用廢線鐵橋走到對面馬路,看過Google map,要坐154號巴士回市區,卻上錯了157,結果去了大巴窯(Toa Payoh, 福建話「大沼澤」之意)。沿途經過高爾夫球會,也是日治時期「昭南神社」的跡地,不過自己一人,不敢入去探險了。直接坐到總站。

大巴窯總站是個巴士地鐵的交匯站,巴士總站的設計與香港很不同,卻跟日本的長途巴士站很相似,室內候車,上車處不像香港呈車坑狀,而是當巴士要開出時,從停泊點開到上車點。候車區內冷氣開放,十分舒服。而大巴窯本身也可算是組屋發源地,新加坡政府的房屋發展委員會在1960年代,於此興建首批組屋,亦即資助形式的公共房屋。

轉地鐵回到City Hall 參觀民防文物館,這座愛德華風格建築,與香港的上環街市很相似,它的前身是新加坡的中央消防局,直到現在,部分仍留給新加坡民防部隊作消防辦公室使用。在文物館內,見到很多與香港很相似的消防設備,也知道了原來當年新加坡也發生過類似石峽尾大火的木屋區火災(詳見維基百科「河水山大火」條目,只有英文),這些經歷跟香港實在相似。

之後到訪土生華人博物館 (peranakan museum),一看峇峇娘惹的世界。展館鉅細無遺介紹了土生華人的日常生活,其中婚嫁事宜的展出,讓我知道他們的婚禮居然長達12日。展館也有展出土生華人使用的棺木,以及示範喪禮期間,如何在家中的鏡上以白膠條打交叉以示孝思。

14:30 在新加坡管理大學的李嘉誠圖書館地下午膳,之後參觀對面馬路的新加坡博物館。當中有新加坡700年展,詳細介紹新加坡歷史,絕對是個合我口味的景點,看了1個小時,讓我對新加坡由遠古到殖民地時期,日治時期到獨立的歷史有了深入的認識。2樓正在進行故李光耀元總理的個人展,除了學生之外,也見到大量市民來訪,當中不少是坐著輪椅,扶著拐杖的老人,可見國民對這位在國外毀譽參半的領導人的熱愛。

16:30 不想回酒店,結果坐16號巴士,到加冷機場去。該機場於1930年代興建,太平洋戰爭時期,新加坡多個機場中,只有這個因為處於日軍炮火射程之外繼續運作。作為民用機場,直至1955年才被巴耶利峇機場取代(後者在1981年樟宜機場落成後,改作空軍基地使用,後述),這個曾被稱為「大英帝國最好的機場」,現在仍留有當時的客運大樓。我這個旅程作為一個舊建築為主的旅行,當然不會錯過這建物。只是因為已經圍封,結果只能遠距離欣賞這幢建築。

走馬看花之後,試乘東北線終站榜鵝地區的輕軌。有關系統為日本三菱的Crystal Mover 系統,與即將落成的澳門輕軌為同系統,採用無人駕駛模式運作,但由於包含東西兩支線,順時針與逆時針共計4個方向的列車,所以在2個月台各有2個方向的發車,上車前務必要留意月台上的指示燈。頗感不便。

回到Clarke Quay, 走到車站上蓋的The Central 晚膳,今晚吃叻沙,傳統的新加坡湯粉,味道不錯。之後再到超級市場購買物資。


武吉知馬車站站舍,已圍封。


民防文物館


土生華人博物館


加冷機場客運樓跡

H27S 新加坡博物館之旅 Day 1

Day 1 牛車水 亞洲民族文化館 魚尾獅像

第一次坐廉航,往新加坡樟宜的酷航航班,是早上7點從香港起飛的,換句話說,就是要在凌晨5點到達機場。我半夜起來,坐了2程通宵巴士,4點半來到機場,做過上機手續,吃完早餐,便出發去。

10:35 到達樟宜,入境相當順利,以為會像日本的海關檢查,結果卻像香港,走綠色通道「掂行掂過」,之後在離境層的便利店買電話卡,折合港幣$75左右,卻已有1Gb 數據可用7日,也包了免費的IDD (只收流動電話通話費),不過卻要登記護照資料。店員是位阿姨,英文卻流利得嚇人。她把電話卡和我的護照放進終端機,掃瞄一下之後便完成手續。我也正式開始我的新加坡之旅。

於機場車站買了EZ link,即香港的八達通,乘坐MRT 到克拉碼頭,下塌的酒店位於香港街,交通方便。放下行李後,便在附近的食店吃過白雞飯,S$5,有飯有湯,也有汽水。飯後到牛車水,而因原貌館裝修,只能在外面走走。小小一個牛車水,有清真寺,有印度廟,也有華人廟宇,可說是新加坡宗教自由的一個大體驗。

14:35 左右,熱極,下雷雨。聽說是典型的赤道氣候,下雨時也刮涼風,立即涼了。在附近的商場避雨避了半小時,之後回酒店取得房間,坐了一會涼足冷氣,便再出發到附近的魚尾獅像。途中找到了萊佛士像,但因為工程關係而被圍起。在亞洲文化館也遇著重修,只有新加坡河展館,以及小部分展館開放。不過也因為這樣,S$8 的入場費變成免費了。即使只能參觀其鳳毛麟角,亦可說是目不暇給,展品包括魏晉時期甚至是唐朝的佛像,甚有敦煌風采。印度神像、中世紀古蘭經也是展品之一,感覺好像在玩 「世紀帝國3 之 亞洲王朝」(Age of Empire III Asian Emprie), 如果早十年來,必定覺得好興奮。當然,現在也不差。

傍晚到達魚尾獅像,人多,但未至於水洩不通的模樣。拍過機張照後,徒步到老巴剎晚飯。沿途見到很多新加坡人趁傍晚到海邊跑步,我想在商業區跑步,在香港算是個比較少見的體驗吧。

在老巴剎晚膳,選了印度傳統薄餅作晚餐。也同時欣賞這古雅的建築。飯後徒步回酒店,途中感受到香港與新加坡在歷史上的聯繫: Robinson Road, Cross Street, Tempo Street, Canal Road, 都是香港也有的街名,分外的親切。


Clarke Quay 一景


牛車水一景


牛車水附近的建築


魚尾獅


老巴剎

櫃員姬物語

曾幾何時,覺得在銀行當櫃員是個非常專業的工作:數口要精、反應要快、禮貌要好。很久以前,還聽說過當銀行職員要「舖保」,即是要有商號作保薦人,萬一有人夾帶私逃,銀行也會向保薦人追討損失。認真緊張到無以復加。

隨金融風暴金融海嘯爆發,加上「累埋兄弟」事件,銀行業的光環漸漸褪色。銀行界給我的印象也由「勸人儲錢」變成「勸人借錢」,跑數捽數之聲亦此起彼落。

最近兩次在同一家銀行的某分行辦理事務,頗有感受。

一月中旬,因公務要到韓國一趟,因首兩日不在市區,出發前需要兌換韓圜以備不時之需。因該分行不在商業區,規模不大,需要事先預約。到了日子,我前往該行提取韓圜時,為我處理的,是個二十出頭的研修生。

我提取50萬韓圜,她卻在提款單上寫少一個零,變成5萬韓圜。要知道5萬韓圜剛好是當地最大的紙幣面額,折合港幣約430元。

正要簽名時發現了這問題,我向這位「櫃員姬」提出疑問,難得她沒半點矯揉之情,哈哈哈大笑三聲之後,跟我賠個不是,再寫一張。

更令我刮目相看的是,她把鈔票交我時,居然問我:「為什麼不在當地換呢?rating (兌換率) 好得多呀!」旁邊的櫃員冷眼一瞥,我也只好微笑一下,講聲「唔該」就走了。

兩個月後,無獨有偶,又要兌外幣。今次兌的是新加坡元。

「唔該,我上個星期訂左貨,我想換900蚊『坡紙』。」

見到這位「櫃員姬」是正式社員,劈哩啪啦的按下鍵盤,印出提款單,著我簽署。

我見外幣銀碼是900, 港幣約5000, 不虞有詐,就簽了名。

結果她拿著提款單,定一定神,才開口問我:「先生你要『加紙』(加拿大元)定『坡紙』呀?」

出事。「新加坡紙。」

「唔好意思,麻煩你等陣。」

結果又勞煩經理出場,給我「優惠」的買入價,回購已賣給我的「加紙」,再替我處理我訂了的「坡紙」。

「櫃員姬」不斷賠不是,不過我也沒什麼實際損失,只是存摺無辜損了兩行紀錄,以及十分鐘的午飯時間罷了。

其實聖人都有錯,何況區區一個平凡人。只是三個月內兩遭,對我來說,太巧合,也太頻密了吧。

H27S plan

Day 1
魚尾獅噴水像
福德祠
牛車水
牛車水原貌館

Day 2
亞洲民俗館
民防館
福康寧
土生華人博物館
新加坡博物館

Day 3
Bukit Timah 火車站
空軍博物館

Day 4
峇峇住宅(外觀)
Tanjong Pagar 火車站
舊加冷機場

2015 韓國遊學團 Day 5

DAY 5 梨花女子大學 新村

是日為最後一日行程,收拾行李後便出發前往新村,即梨花女子大學的所在。經過四日行程,終於到我身體不適,疑似是吃了過辣的食物,一瀉千里,直到早上才有好轉。

行程先到西江大學進行團體活動,從略。之後到達新村後自由活動,大家開始購物之旅,潮流服裝化妝品手袋應有盡有,而國鐵(韓國國鐵,對不起,一般來說在我的blog 出現的「國鐵」,是指1949-1988出現的日本國有鐵道)新村站站前,有一家跟香港10元店類似的Daiso(大創)百貨。買過手信後,便自己走到地鐵的新村站,尋找傳說中的退役雙層巴士。

大約走了10分鐘,從(韓國)國鐵新村站走到地鐵新村站,站前行人專區上,有一輛紅色的雙層巴士。這輛屬Leyland Olympian 的空調巴士,配上亞歷山大車身,為香港的巴士迷而言毫不陌生,然而,這車並非來自香港,而且比當年香港專利巴士公司引入的空調版本Olympian 還要早生產。此車的車身比香港行走的同款車矮,上層車窗亦明顯地低矮,但車頭配件跟香港早期型號幾乎一樣。

巴士屬首爾市政府所有,據維基百科指,原定行走市內巴士線,最後試驗終了,這輛左軑版的巴士便被封存至今。直至近年才被放在新村,當作”DJ Bus” 及旅遊中心供遊人使用。內進參觀可發現車廂已被大規模改裝,沒有上下層的分隔,樓底變得很高。車尾向上高了幾級,作為旅遊資訊中心使用,放滿旅遊資料,而車頭位置則用作直播室,可供遊人內進點唱,DJ 會即時將訊息廣播。

探過退役巴士之後,便回到集合點準備午膳。之前3位抱恙的學生已經大致復原。看見學生都滿載而歸,不過他們卻沒有走進梨花女大參觀,想起2013年尾在梨花女大的參觀經歷,覺得這次他們是入寶山空手回了。

午膳後,便是踏上歸途的時候。最後一個景點,是仁川機場附近的超市。學生導師都把握最後機會「掃貨」,突然想到最近在香港沸沸揚揚的「中港矛盾」,看見學生大把大把的將草莓、方便麵等物資入箱,然後抬進旅遊車的情景,再想想在網上見到各種近乎批鬥的聲討、貼圖,不禁苦笑一下。

不出所料,到達機場離境大堂,第一件要處理的事情,就是整理行李,眼看學生用盡全身氣力坐到行李箱上,只求把拉鏈合隴,場面滑稽。已入了一整箱草莓的學生當然不能把紙皮箱塞進行李內,領隊見狀也開聲,要求同學在登記機位時,要依他的分配,務求用盡所有人的行李重量限額。只有一行李箱一背囊,外加一個超級市場A4大小的紙袋的我,自然成為了同行學生的「好拍檔」。

登記過後,便是與導遊分別之時。導遊以純熟的粵語跟我們說再見,換來學生的一句「叉冷嬉唷」(사랑해요,韓語「我愛你」之意),弄得導遊哭笑不得。

又趁大家進行退稅手續之際,沒有怎樣購物的我,趁空檔走到法務部的櫃檯,進行電子通道通行的手續。雖說日本與韓國,我比較愛日本,不過今次之行,也讓我有點希望自己走到韓國去觀光一下。兩次的韓遊,我仍未到過希望參觀的景福宮、戰爭博物館,以及板門店。而在兩晚陪同學生到醫院的途中,更發現在忠武公李舜臣石像所在的清溪廣場附近,有一輛靜態保存的路面電車,似乎跟日據時代有關,很想去親自看看。
期望下次到韓國去時,韓語能力有所長進,我愛自由行。
******
後記
經過5日的旅程,看到學生平日難以看見的一面,讓人欣慰。有學生很會照顧同學,也有學生原來家務了得,讓我想起服務的學校,創會會長說過,要了解學生,最好的地方不是課室,而是操場。這個旅程讓我對這句說話有很深的體會。這次旅程也大大增加了我對韓國這個地方的興趣。畢竟對韓流無甚感覺的我,還是對她的近代歷史抱有很濃厚的興趣,很想深入了解一下,這個曾經飽受兩大意識形態逼迫過的國家,如何從滿目瘡夷之中掙扎成長。單單是首爾從百多萬人口的大城市,至戰後只剩6萬人,再發展至今日接近2000萬人的大都會帶,已經是一個很吸引的課題。

或許我會再來的,請妳歡迎我。韓國。


位於新村的Playbus

有關1991年雙層巴士試驗,與2014年引入雙層巴士片段的比較截圖

韓國雙層巴士介紹

2015 韓國遊學團 Day 4

Day 4 梨花洞壁畫 N首爾塔 明洞

早上先在酒店附近用早餐,之後乘車前往不遠處的梨花洞。導遊再三強調梨花洞與梨花大學並不在同一處(梨花洞為鐘路區,梨花大學屬西大門區),車上導遊也說說「首爾」名字的由來,據說是因首爾大雪而稱「雪圍」,後來演化為「서울」。這個說法跟維基百科所載有所出入,算是一個傳聞吧。

梨花洞於駱山公園附近,位處小山丘之上,居民都將自己的圍牆刷成各種各樣的壁畫,故此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壁畫主題各異,但亦有不少可讓遊人站在特定位置而成為畫中人物,例如一對天使之翼,便吸引我們駐足停留十分鐘之久。之後到N首爾塔所在的南山公園,由於進行團體活動,故此未有上塔參觀。不過塔旁的「同心鎖」倒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到訪。作為一個交通愛好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南山公園的接駁巴士均為電動車,可以在公園車場充電,十分環保。

中午到明洞天主堂,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團員因聲浪過大而被當地神父制止活動。原來當日聖堂舉行修士進鐸的儀式。到購物的自由活動時間,團員大部分到樂天免稅店血拼,小弟則獨自離團,前往一路之隔的會賢購物。2013年時曾經到訪,這次只購物,未有品嘗舜天王豬手。回到明洞,吃了忠武飯糰,辛辣的感覺值得一再品嘗。

傍晚前往 Trick eye 3D 藝術館,跟梨花洞的壁畫有異曲同工之妙,加上特別展出的冰雕滑梯,學生自然玩個不亦樂乎。晚飯後又有2位學生不適,於是再次與導遊驅車前往醫院。

到了醫院掛號,連掛號的職員都笑說「最近好多香港人來求診」,我聽到”Hong Kong” 二字,已經笑了出來。導遊說旅行社通常會指定比較鄰近酒店的醫院作為團友需要時求診的醫院。某學生要求拍照留念(?),導遊拿起手機拍攝時,驚覺學生的手機拍照時沒有發出「卡嚓」的聲響。這時我才知道,原來韓國跟日本一樣,有這麼一條「手機拍照時必需發出聲響」的法例。另一位稍懂韓語的學生,在完成醫療程序後,懂得以韓語向護士道謝,更大讚她貌美如花。真係甘拜下風。

這晚一樣,由於照顧2位抱恙學生,晚上團體活動未能參與,在此從略。


梨花洞壁畫吸引不少遊客來訪


一絲不苟


前往N首爾塔的途中


忠武飯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