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真係好

心血來潮,幫自己擁有過的單反相機和X10排在一起,拍了一張「全家福」。
放了在facebook 打算留個紀念。

結果換來某個「熱血青年」留下一句「有錢真係好」。

看看這位「朋友」的timeline,笑了一笑。全是打倒霸權,呼籲遊行示威的post,再來就是各種各樣的抽水圖文轉發。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青人如何過活,也不清楚他們的「核心價值」的核心在哪裏,還有他們最後希望得到的是什麼。

我只回了他一句「希望你對我點搵錢同埋平日點用錢都略知一二啦」。

我自己的故事說過好多次,今日當然我不是成功人士,只是一隻早出晚歸的打工仔。比我辛苦的也大有人在,只是小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想怨的地方,卻沒有怨的理由。
生命路途上,有過好多人給予我機會,我對他們都充滿感恩心。即使是舊校某老闆,我縱有怨言,但最後離開崗位,我對她沒有什麼怨恨。因為沒有他們,沒有我。

有錢真係好,錢從何來?我又是否做了擦鞋仔踩住人上位?還是埋沒良心做奴隸?
我唔覺囉。

欺善怕惡

人總有欺善怕惡的特性。

上車打尖的人可以若無其事,你問他「你唔識排隊咖?」他可以公然地答「睇你唔到」。

我對這種事的容忍度越來越低。只希望下一次再發生時,不要搞到見報。

放飛機

現代的通訊科技實在太發達了,放飛機變得放便無比。
臨時有事當然可以照直說,「late 10 min 」的短訊也收過不少。

業務關係的,毫無事前徵兆,集體no show ,殺你一個措手不及,你吹咩?

這個星期只過了三日,可是真的火都黎。

風中勁草:淺談勵志歌詞

利申:我只是一件七十後中坑,得閒玩玩來電推銷的推銷員。沒有音樂根䟡,更枉論音樂造詣。只是比較一下30年前至今的流行音樂,不喜歡請隨時按下「上一頁」回到之前的一頁。謝謝。

最近幾個星期的早上5點50分前後,被收音機的音浪叫醒(沒錯,收音機的定時功能是很好的鬧鐘),好幾次聽到這首歌:

基本上道出了「80後」族群面對的問題:工作、愛情、學業及前途。

當然都是抱怨。

小弟聽罷,心裏當然有「搞錯」的感想,但更想做的是,找不同年代的「勵志歌」來比較比較一下……

我生於70年代,長於80,90 年代,有些歌一直在我心中。例如以下幾首:


1980年的流行曲,許冠傑應該有很好的指標性,那年代的流行曲,除了情歌,也有很多選擇。這首「搵野做」至今仍然琅琅上口。
通俗的粵語讓歌詞易明易記,「拿拿聲」、「著著聲」等形容速度的形聲詞更是廣州話的特式之一。不過觀乎內容也甚有教育意味,歌詞說出了兩代人奮鬥的故事,當然莫大毛最初也有混噩過日,不過後來發奮圖強,最終白手興家。至於「富二代」莫二毛也在父親的教誨下找出自己的路途。兩代人的故事,意味深遠。


湯正川的「人在社會中」,民歌的感覺(80年代流行民歌,豈止區端強?)唱功平平,不過歌詞倒也發人深省。「雖則遠境似迷濛,亦爭取機會踫一踫」,機會是爭取的,1980年和2010年,似乎也一樣。


回到流行曲的世界,1983年的譚詠麟、蔡國權。「可惜偏偏我刻苦去操 都始終無乜進步 皆因終點你睇得太高 未順次序來做 願似比風中勁草 仰望前路 基礎要打得好」,好高騖遠,不是十年八載才有的事,否則怎會有個這樣的成語?基礎要打好,今時今日時時想「坐到中六」的同學,打算考完DSE去讀毅進,「到時至發力,讀完就full cert」。你六年來半課書都冇到肚,未曾認真上過一堂,如何到時發力?


到我真正開始成長的年代,90年代初,宋禮勤未成為宋禮勤的時代,唱過一首禁毒歌曲,「創造美好明天」,近10年來真係沒有聽講過禁毒處有禁毒主題曲,難怪,先不提「飯堂」,早幾年早已有歌手吸毒被捕的新聞,找誰唱?今日,年青人說起李克勤,除了覺得他「左」、宋禮勤,沒有什麼其它風評。或許正如朋友所言,香港人,就愛看人倒霉、折墮。包括他自己。


2000年前後開始出現一些「非主流」音樂,哦,非主流,沒什麼不妥,Beyond 當年也有由「非主流」起家的。但起碼我未聽過「我都好想好似中左頭獎」,我諗好多人都想,但未至於人人夠膽(或者話「無恥到」)咁樣唱出口。「如果可以停低,獻世都無所謂……但係個現實就係唔到你想……返到呢個城市,又咪係得個做字」,多謝作詞人還把人帶回現實。其實歌名已說明這是「大懶堂」,一個「懶」字貫通全曲,但看官看看youtube 留言,竟然有人將歌曲奉為「人生哲理」、「好有意思」。

好笑的是,當這一批人聽到「核突支那style」,便義正辭嚴的群起支持,說那歌道盡支那人醜態。幾時LMF會寫首歌講講香港年青人的問題,看看有沒有這些評論出現?

來到2013年,聽罷一曲「GO!」,突然覺得登峰造極,繼而搖頭嘆息。歌曲末段問到「80後的出路邊個去承擔」,同一個問題,不妨問問你的六七十後老板,他們的出路,當年有誰承擔。
虧香港電台日播夜播,我才想起,早知當年我也找人承擔我的出路好了。許冠傑、譚校長、湯正川,請把小弟的青春還給我。

日後.回首 (4) 一片天 vs 一線天

一片天 vs 一線天

在舊校工作時,好記得我最後一個侍候的老校常常提及「孩子頭上的一片天」。用在那個語境,當然是指學生的潛能無限,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好好發掘,讓孩子闖出自己的新天地。
只可惜,人在香港,仰望天際,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見到的,只有高樓大廈圍得死死的一線天。

人在東京,人為建築物對天空的箝制倒是放寬了不少。

日本位處地震帶,建築物基本起得不太高,高層建物主要集中在新宿、池袋一帶的副都心。其他地區的樓宇不高,天空之大可以理解。


從千葉縣舞濱地區(迪迪尼渡假區)向東京方向望,可見臨港副都心的新地標:東京Gate Bridge。如果視野良好,甚至可以從這邊看到遠處的富士山。


即使人在東京站,看到的天空還比香港大。


離開東京,走到輕井澤,天空更寬廣。

香港,我們早就習慣天空只有被街道兩排高樓擠成的一線。這一線天,陪伴我們這一代成長,當我們越長越大,樓宇也越建越高,這一線天當然也越來越窄。擠得只剩下數厘米的天空,我們竟習以為常,仰望天空,有如坐井觀天,難怪難怪,香港人,不就只井底之蛙?
數小時的飛機航程,走到日本。玩了幾天,有一天,坐在群馬縣的富岡車站等火車,坐在月台上,望著寬廣的天空,竟有一點點暈眩感覺。天空太大,陽光也顯得太多,最大件事的,可能是這個大大的天空讓人失去了實在的安全感,空洞洞的天空,萬里無雲,真的是我平常在香港所看到的天空嗎?忽爾想起了莊子說過:「天之蒼蒼,其正色耶」?那個在香港灰濛濛的天空,跟我面前的這個蒼井空……蔚藍的天空,真的是一體嗎?

看了幾天在我頭頂上的一片天,才驚覺,香港的一線天,讓人的視野窄了多少。

日後.回首(3) 慳

(有關「日後.回首」第1,2篇,已於2007年12月遊日之後,刊載於當年的「景山學園前站」。有機會再搬至此,跟各位好友分享)

從來知道日本人得懂得珍惜資源。無他,生活在一個幾乎沒有生化能源的島國(實際上是有的),自然對自身的資源倍加珍惜。
每次到日本買東西,甚至在香港的超級市場買日本的商品,大家可能都會留意包裝袋上幾乎必定有回收標誌,告訴用家商品各部分的回收資訊。例如包裝袋是塑膠,內包裝是紙,罐裝飲品的罐和拉環是鋁(也有可能是鋼)。仔細得可以。原因很簡單,因為日本實行源頭分類,所有的垃圾需要依照特定時間收集。例如某區的垃圾收集點,逢星期二、四收集可燃垃圾;星期一收金屬;星期三收紙;星期五收塑膠。隔一星期的星期二收不可燃垃圾;每月第三個星期四則收大型垃圾。
跟火車的時刻表一樣一絲不苟。


80年代的公共廣告,以軍艦島停止採煤後人去島空為鑑,呼籲國民珍惜資源。因為這個廣告,2011年,我踏上了這個廢墟島。

對於能源,日本人從前好像不常講節電,為他們來說,數十個分佈國內的核電設施,為國家帶來便宜、穩定的電力供應。不過,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震災過後,這個核電神話給大自然以其無情的力量給予毀滅。


這個廣告拍於2007年,鹿兒島出身的創作歌手辛島美登里,為其出身地的電力公司九州電力拍攝廣告,說明核電(原子力發電)的好處。不知是否因這個緣故,辛島自大震災以來已歷2年,仍不停為賑災的事務更新自己的博客。

相信大家仍記得因為停止使用核電設施後,日本的電力緊張情事:火車公司要在平日使用較少車次的土休時刻表、各百貨公司推節電產品,網站以「電力予報」向國民提供用電量資訊,政府甚至說明必要時會採取分區停電的措施(事實上震災初期的確實行了,還因為有國民疏忽電器開關而引發了火災)。

11年尾到大阪,看到地鐵車站部分的扶梯和閘機因節電而停用,夜晚大阪站前的大道,大部分的廣告燈箱都關掉。甚至自動販賣機也把商品介紹架上的燈關掉,然後繼續做生意。可見節電的氣氛相當濃厚。
今年到東京,最印象深刻的,是火車上的光管,有1/4 的光管給抽起。
還有的是,在青物橫丁的幾晚,看到馬路上商店街的街燈,其中一半都熄滅了,連提醒路人不可橫過馬路的標誌牌,也轉用了太陽能裝置供電的LED款式。
不過走在市區,燈火通明,繁華依舊。

有朋友說,現在節電,側面說明了其實以前用電是很浪費的。我並不反對,的確,對於香港人,日本人的確比香港人環保多了,環保意識也強得多。只是,人在日本,買東西時可降解膠袋仍是免費派發,以再生纖維製成的紙巾亦都隨處可見,環保,真的要為生活帶來不便嗎?

勝讀十年書

昨晚參加了一個團體的團拜,想起了一句諺語:「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席間有一位「神秘嘉賓」,可算是某行業內的精英分子。聽著他由入行、應對各項事情,到晉身管理階層的事跡,讓我明白,成功非僥倖。
我也看到跟我的恩師的相同特質:對下屬愛護,對有權者要敢言,對恃勢者更不可手軟。
說起家庭,嘉賓的管教子女方法更令我刮目相看,所謂的起跑線,應該不是給孩子去哪個play group, 參加什麼班、進哪間學校,而是教孩子如何思考吧?很值得我們思考。

我身為老師,覺得在「教書」時,是否都應該提醒學生這些「細眉細眼」的簡單事?

勝讀十年書,此話不假。我讀書何止十年,但昨晚這幾小時,頗有茅塞頓開醍醐灌頂之感。
感謝這位嘉賓,在此謹祝他生活愉快,事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