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隊 mode

常說「一家唔知一家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相處方式,我都明白。只是,身處其中,原來都不是容易適應。慶幸我已屆不惑之年,所謂早多十年八載,「開拖都似」。

到國外旅行幾天,更見到「相見好,同住難」的道理。飲食習慣不相同是早知的事實,其實已有心理準備。幾天走來,一餐魚生都未有吃過,可說是意料之內,沒有什麼好提,就當是個帶隊模式,不過對象由學生換成了長輩。

長輩十分樂意分享,體現在每一個用膳時間。總愛點一大盤,食物到了就說自己不能吃完,把盤中的食物分了出去。臨尾一晚長輩點了個親子丼,然後一句「你有quota,吃多點」就將自己的滑蛋雞放在我的冷盤蕎麥麵上,完全不明白不同食物之間,其實跟人與人的關係一樣,親疏有別。我的一句「唔駛喇!唔啱味㗎!」完全不被聽進耳內。

長輩吃慣中餐,也許習慣了那種「你有你失控,我有我夾餸(俾人)」的節奏,不過可能我聲線表情過於浮誇,長輩還是從我的盤中夾走已放下的東西,出乎意料地靜靜用餐。

另一個情境,走到郊區的景點,要再回到市區另一景點。車程大約是一小時,中途要轉車,而起點的巴士,尚要等候二十分鐘。另一長輩隨口問了句「你估呢度有無的士?」二話不說,叫起網約車。半小時內走到下一景點,長輩卻嫌天氣太熱,去個洗手間後,便說要回到酒店。

話說在第一個景點,回到酒店也只是一程巴士,車費更是不在話下。

旅途上,兩位長輩時常你一言我一語,像在打乒乓球一樣,你來我往互不相讓。試過將某景點入場門券交給一位長輩,長輩自顧自行,我提點一下另一長輩的門票也在此處,先等一下。長輩卻說「他來就來,不來就由他好了」。那種輕描淡寫讓我汗顏。

有時晚飯後,想到有餘興節目,也常有一個說要走,一個說不走了的情況。不要緊,但這種討論並不在同一時間發生的,先說走走,走到一半又說要回酒店,回頭兩分鐘後又再說其實去走一走也可以。

話說如果不是我帶路,我覺得還可以。但何苦要這樣難為我呢?

下次還是跟團最好了。自由行不適合一家大小的。

陽過之後

家人分別在聖誕和農曆年假中招,自以為是衛生工作做到家,自身免疫力強,給果5月中,到我了。

不幸中的大幸,是病情沒有想像中辛苦。還記得家人咳得要命,食藥後大昏迷,鼻水多到似水喉,我除了咳得誇張,也沒什麼大礙。倒是因為沒有隔離令,自己請了4天的大假,應該是入行多年之後的首次吧。

一個星期後,測試轉為陰性,但仍是咳得要死,記得母親在「轉陰」後,咳了2個月才停,恐怕我也會這樣吧。

健康緊要,以後好好養生好了。

百味交陳

正值復課後段,大考之前,一如所料,膠投活躍。

一向對待高智慧罪犯,都採用愛理不理的方式,不露聲色,不表喜怒。偶爾遇著誓要踩紅線的,或者都會大叫幾聲。

今日遇到一個,將接近用光的水樽內的水,倒在我的電話上。有一下火,不過提醒自己要專業,冷靜。暫時不去處理。

結果是高智慧罪犯見無反應走回自己座位時,卻突然爆鼻血,在走廊走出一條血路。

我認識的神仁愛慈祥,緩於發怒,不過有那麼一刻,我真的想過那是天譴。

我罪,我罪;我的重罪。

然後,隔了兩堂,一條曾經在2009年9月30日落在我身上的鑰匙,又因為這個高智慧罪犯的緣故,奇蹟地落在我的手上。

轉過頭來,回到教員室,我就在鑰匙的主人面前,輕輕把鑰匙放在她的桌上。

當然得到一聲「唔該」。

也真有一刻想過要否大叫當時人名字一聲之後,一二三掟返去它的主人身上。

不過,事已過,境已遷,再諗落去人都癲。再者,冤冤相報何時了呢。

施主,放下,就自在。

第五波

無風起浪的第五波。全個葵涌邨頓成疫區,封樓強檢無可避免。

可恨買了網購,一時婦人之仁選了鄰近的屋邨自取,結果收不了貨,財貨兩失,唔見幾舊水。

下次直接寄公司算了,無人收就無人收。

傷肝

以前的人說「無相干」,有些人把這句演譯成「無傷肝」,或者後者才是正源,畢竟還有一個詞語叫「大動肝火」。

果然,氣憤到一個點,個肚係會冤住痛的。

一個疑似亞氏保加的小巴司機,遇上一個疑似亞氏保加嘅小巴乘客,到底會迸發出點樣嘅火花?

「不可讓太陽在你們含怒時西落」厄弗所書第4章有這樣的一句。

恰巧時值炎夏,日長夜短,你唔好彩了。

真昼の月

最初把這裏稱為「觀月之杜」,是想表達在茂密的森林裏,一杯清茶,一本小說,一個寧靜的夜晚,用平靜柔和的心境去觀賞月亮。

當然,或者會有被蚊叮蟲咬的時刻,反正文人總是把事物想得太理想,瑕不掩瑜就是。

不過其實,月亮也不只有夜晚出現,大白天有時還會見到月亮。而尤其月亮是朔是望,可能不如自己想像。

只是既走進這個森林,平常心就好。

傳統與創新

有言「傳統往往是創新的包袱」,恕我不敢苟同。

首先檢視何謂「傳統」,統者,從糸,絲的頭緒,引申出事物的起源,一脈相連之意。一代正統,世世相傳,是為傳統。

當我們說起某事物屬於「傳統」時,不論有形無形,應該都均歷時間洗禮,經過驗證,去蕪存菁。比如中華文化號稱五千年,不少傳統一直傳至當代:端午龍舟掛鼓、中秋團圓賞月、重陽遍插茱萸。歷代文人雅士留下多少名言絕句,少說也有數百年「歷史」;反過來說,一些敵不過光陰沖刷,消失於歷史洪流中的傳統,亦不計其數。以活人祭祀神明、盲婚啞嫁三妻四妾、乃至於「送紅包」「圖方便」,時人稱為「陋習」的事情,曾幾何時,也是尋常百姓的日常茶飯事。

我認為「傳統」與「創新」本是相對,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傳統」印象也不外是細眼長辮,在唐人街吃一頓「雜碎」炒飯。先不說這「雜碎」源於中國使節宴請外邦顯貴,無先例可循。就一條辮子,也不過是三百多年前一條薙髮令,不見得是中國傳統。倒是王朝覆滅,國人仍有舊思維,認為「祖宗不能丟」、「根脈不能斷」,覺得剪辮離經叛道。或許是這些事情,讓人誤以為傳統為創新的包袱。

實際上,創新的包袱不在傳統,而在守舊迂腐,害怕改變的逸樂之心。

在傳統上加以創新的事例俯拾皆是。君不見二十年來,每逢中秋,總會見到大街小巷,總有路人提起冰皮月餅的保溫袋。月餅的傳統起源於事變之時互通信息,傳統月餅一般也只有五仁火腿,隨便問一位長輩,他們都可以告訴你,當年如何在舊式的廣州茶樓買一筒--是一筒,不是一盒的五仁火腿月回家,後來的蓮蓉、白蓮蓉的歷史也不過數十年。到了今日,科技長足進步,電冰箱以至手提的保溫袋大行其道,將應節食品造成冷食,也不是難事。冰皮月餅作為一種應節食物,裝載著世世代代中國人千里共嬋娟的美好願望,又不失敢於人前創新,正好用來打破傳統是創新包袱的迷思。

又例如中國人「養兒防老」的傳統,舊日多少中國人認為多子多福,民間信仰也有所謂「多仔公」,只有後代繁衍,兒孫滿堂,老時才不致膝下猶虛,生活由多個子女供養支持,又可減輕晚輩負擔;加上農業社會,男丁即是勞動力,對家族百利而無害。然而,生男生女,尚且是天意,天從人願自是美事,連續生出幾胎女兒,傳統社會中可以是個話柄,甚至是丈夫再娶的理由。當然以今日的科學眼光來看,婦女甚是無辜,話說回來,當今科技卻幫了這些重男輕女的「傳統」人等一把:選擇胎兒性別,當然仍有道德上的爭議,不過已經不是天方夜譚。不想身裁走樣,又或抵不了生產之痛,甚至可以選擇代孕。百年前的國人,可有此奢想?而這種創新,不但沒有因傳統而絆倒,更甚者,傳統或許正正是這些創新的動力。

傳統與創新,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兩個概念到底是相輔相承,還是相衝相勊,始終是人的思想使然。故此,我並不認為傳統往往是創新的包袱。

談敵人


中國人常言道「五倫」,五倫者,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友人之倫也。當中沒有包括敵人。

如果要談敵人,恐怕首先需要界定一下誰是敵人。現時既不是戰時,敵我自然不那麼分明。不過,歸納一下日常生活,總會帶一點端倪。敵人,多半就是與你競爭、衝突的人。與你爭奪小巴第19個座位的人,在餐廳等位時比你早0.25秒取得籌號的人,與你比拼要取得客戶信任的人,以至是在行走中無意踫到你一下的。

就像武俠小說一般,必定有那麼一本武林秘笈終極神器去讓你爭來奪去,才有那麼多敵人,武林從此多事矣。

敵人不一定是陌生人,也可以是你認識的人,甚至是你最親的人。文首說兄弟之倫,想必有兄弟姊妹的朋友,大概也有向父母爭寵的經驗:或是搏取同情,或是便宜賣乖。在職場也不乏出生入死的好戰友,一同在晉升面試的討論環節中拳來腳往。反正,不認識的人,跟你爭一些東西,你不介意,因為那可能只是你希望擁有的物件清單中的鳳毛麟角;然而,最親的人一旦成為敵人,你們爭個你死我活的,恐怕會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雖然生死攸關,不過爭奪過後,化敵為友也是一門學問。電影《我愛夜來香》中,主角阿唷跟羅賓探長爭風呷醋,也為一千萬美金的間諜任務東奔西跑。最後美人帶著他們應得的獎金赴美,購買軍備抗戰救國。電影結末,阿唷一句語重深長的對白:「這個世界,除了錢和女人,還有什麼好爭?我想我們又再次成為好朋友了。」的確,不爭,哪會有敵?所謂「仁者無敵」,仁者之所以為仁,恐怕已是超然物外,看破紅塵。

化敵為友既是美事,不過勝負已分,成王敗寇,如何面對面前那位趾高氣揚的勝利者,我想以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微笑以對,當無大礙。然而,作為勝利者,對著曾經為敵的人,又該如何處置?

對敵人是否應抱有倫理道德的概念,自古已多爭論,不在本文討論之列。倒想起了二戰時期的德國猛將,號稱「沙漠之狐」的隆美爾將軍,本是一介低級軍官,憑著軍事天才,在閃電戰中重挫對手,更在北非沙漠獲得了赫赫戰功。連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亦毫不諱忌地稱:「我們面對的是一位熟練的對手,偉大的將軍。」當代,德國斯圖加特機場因紀念隆美爾將軍的兒子,任職該市市長時期的功績,建議更名為「隆美爾機場」,西方社會也不以為然。雖然最後建議被推翻,不過可見,一如筆者友人所言:是敵是友只是一時之氣,是優是劣才是永恆課題。

安倍晉三的祖父岸信介曾為二戰時期日本東條內閣的國務大臣,綽號「滿州妖怪」,有朝一日如果山口縣的宇部機場要改名為岸信介機場或安倍機場,考慮到亞洲鄰國的反應,恐防不是請波多野結衣袒胸露背出來示範道歉常識便過得了的事。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人生在世,爭執難免,既有爭執,自然有敵人。或許,多儲備幾個敵人,鬥而不破,從中學習敵人優勝之處,知己知彼,才是豐盛人生的不二法門。

無題

十六歲新娘、十四歲媽媽已經不再新鮮。如今世道更可能是見怪不怪。

十三歲記者,簡直型英帥靚正。

#娃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