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後二三事 (1) 刺

繼我的「日後回首」、「後台有感」、「濠華遊之後」以及「情牽首爾」系列之後,到過一個「新」國度,就寫兩篇「新」後事吧。

不過這篇難以找到合適的照片。

初來甫到,在牛車水附近閒逛的那個第一天,最深印象的,是在沿路看到不少紋身店。

想到曾教過《觀潮》一文,內有「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髮文身」的記載。基本上從小到大,對紋身也有不好的印象,古代是黥刑,現代是黑社會,好像都與這些事情有關。當然,我也清楚明白,也有軍人紋身以便辨別屍首,以及西方人每到一地即會為身體加上一個紋身以作紀念。最經典的似乎是 GTA 4 入面的大隻佬的那個「人妖」紋身,教人哭笑不得。當然廣義如岳飛母親的「精忠報國」,雖然故事正面,但總有虐待兒童之嫌;更別說韓戰時,抗美援朝的共軍戰俘,被人在身上刺上青天白日之後,被迫「投奔自由」的故事,凡此種種,叫人印象深刻。

在日本的時候,感到刺青幾乎是一種禁忌:到澡堂洗澡的話,會見到禁止紋身人士入浴的告示;推而廣之,在湘南的沙灘,除了深夜將聲浪收細的告示之外,同一塊告示板亦有「請遮蓋紋身以免引起不便」的提示。不過在新加坡,除了成行成市的紋身店之外,可能因為天氣比較熱,街中、公車上、車站旁、月台頭尾……總能在身邊找到一兩個紋身的人。不論男女,也不分種族。望上去也不似是遊客,不過或手臂、或頸項、或小腿,總會見到入墨的地方。

常說新加坡是個”Fine Country”,或許這正正是一種對抗權威的表現吧。

H27S 新加坡博物館之旅 Day 4

Day 4 多美歌 武吉班讓輕軌 金文泰 小印度

阿姨今日也到新加坡遊玩,故此此日留空,沒有特別編訂行程。從酒店退房後,步行至多美歌(Dhoby Ghaut), 途中見到一個紀念碑,是紀念 Konfrontasi 中的犧牲者的。Konfrontasi 是1960年代一次馬來西亞與印尼於婆羅洲發生的軍事衝突,新加坡曾經出兵。這個冷戰格局下發生的軍事衝突,曾釀成數百人死亡。

在多美歌乘坐南北線,前往蔡厝港,轉乘武吉班讓 (Bukit Panjong)輕軌系統。這系統接駁了蔡厝港地鐵站與附近的住宅區,特別之處是車廂車窗做了「小手腳」,當列車經過接近民居處時,面向民居一面的車窗會變成奶白色的不透明狀態,以保障居民私隱。試乘過後,便在裕廊東站轉乘東西線,前往金文泰(Clementi), 沒錯,此「金文泰」正是北角「金文泰」中學的金文泰(Sir Cecil Clementi),他曾是香港輔政司、香港總督以及海峽殖民地(新加坡殖民地的前身)總督。

金文泰車站讓我想起香港的觀塘地鐵站,不過只有一個車站出入口,頗感擠迫,所以當局正在另一邊興建新出入口以應付需要。車站旁有商場直結,很自然想起了aPm, 裏面甚至有公共圖書館。

與阿姨匯合後,便前往Somerset 的高島屋午膳,當地也屬烏節路的一段,給我的感覺很「尖沙咀」,除了高島屋百貨外,Robinsons 百貨也是當地的老牌百貨,除此以外,也有老香港熟悉的「美蘿(Metro)百貨公司」。

午膳後暫時離隊,自己試乘濱海市區線,之後再到小印度參觀,建築物很有印度風味,連地鐵站的廣告也以印度珠寶為主。

18:00 回到金文泰,與阿姨一家以及兩位世伯於新加坡共和國遊艇會晚膳,內容從略。不過,與本地的新加坡華人交流,是個很好的經驗,希望在日本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機會。

晚膳後回到 Clarke Quay 取回行李,之後便坐地鐵,到達樟宜機場,結束4日的新加坡之旅。不過原來機場也有景點,禁區後的蘭花園讓我從一日旅程中的疲勞恢復過來,拿起相機拍照,果然能醫百病呢。


多美歌附近的教堂


Konfrontasi 紀念碑,基本上未聽過,直到回港後查閱維基百科。


小印度一景


小印度其中一所興都廟


遊艇會之夜,很好的體驗。


機場禁區內的蘭花園,順帶一提,蘭花是新加坡國花。

H27S 新加坡博物館之旅 Day 3

Day 3 福康寧 空軍博物館 樟宜小堂博物館 聖淘沙

今日在酒店晉早餐,08:30 出發,徒步前往福康寧。福康寧是 “Fort Canning” 的譯名,一個堡壘,或說是炮台,卻取個平和的中文名字,的確有趣。福康寧山上有炮台之外,也有負責海事工作的機關。山頂附近的報時鐵球似曾相識,其實位於尖沙咀舊水警總部(今 “1881”) 也有一個。已經被群樓包圍的燈塔當然已無用武之地,但介紹展板卻指出,今時今日新加坡本土的燈塔居然座落於26層高的民居之上 (詳見維基百科「勿洛燈塔」條目,只有英文)。本來想去的地下指揮所跡也正在翻修當中。今次旅程中,有不少的博物館正在翻修,不知是否在為本年年中的新加坡建國50周年紀念作準備。

09:30 離開福康寧,地鐵轉巴士,前往位於巴耶利峇(Paya Lebar, 馬來語「大沼澤」之意) 空軍基地的空軍博物館,同樣地,這邊的二樓展館也正在翻新,不過地下的展品很具份量,全都是退役戰機,當中包括一台退役不足5年的 E-2C預警機。也有80年代使用的地對空導彈,以及無人機。這個於1950年代建成的機場,本來是代替加冷機場而建成的國際機場,在樟宜機場於1981年啟用之前,這裏才是「新加坡國際機場」。直至樟宜啟用,這邊成為了空軍基地。不過,已不能見到原來的建築物了。

逗留至11:00 ,苦行1.6 公里,熱到傻。到了後港路的巴士站,乘坐巴士到樟宜小教堂博物館(途中要轉車)。這座白色小小的博物館,與其說是博物館,不如說是紀念館。因為這小聖堂曾是樟宜集中營的一部分,訴說著太平洋戰爭中,英軍戰俘(PoW) 的慘況,當中大部分人在戰爭後期,更被迫前往緬甸興建稱為「死亡鐵路」的泰緬鐵路。當中見到戰爭的可怕,特別有記載關於「肅清」的歷史:日本人在佔領新加坡(改稱「昭南島」)後,隨即對本地華人族群採取報復性的肅清活動,將懷疑資助國民政府抗日的華人全部殺死。高中時期主修東亞近代史的我,對這段歷史有很深感受。

13:10 坐2號車回到Clarke Quay, 雖是直達,卻因為這條是「流水線」,苦苦坐了一個半小時才回到市區。實在是叫救命,早知早早在地鐵站轉地鐵算了。回到牛車水已經14:35,下車立即乖乖走到唐城坊午飯,肉骨茶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很「胡椒豬肚湯」,當然味道並不一樣。

回酒店稍事休整,16:30 再出發,南行至新橋路巴士總站,參觀過峇峇住宅的外觀,色彩繽紛,可說是南洋建築的一大特色。再徒步到已停用的丹戎巴葛火車站,這邊曾是馬來亞鐵路的南端總站,基本上是圍封狀態,當然也難以逗留太久拍照。

已到過是次旅程事先編排的各個景點,於是走到聖淘沙去。乘坐 Santosa express,日立的跨座式單軌系統,在日本已試坐過 東京monorail,比較不同的是, Santosa Express 車內並沒有突出,遷就車輪的結構。到達總站Beach 時,其實沒有什麼想行的地方,於是隨便走走,在站前的 Coffee Bean & Tea Leaf 隨便喝個奶茶再瘋狂自拍,便離開了聖淘沙。回港後才知蝕底了:原來除了Fort Canning, 聖淘沙島上還有一個 Fort Ciloso, 開放給大家參觀的。

傍晚時分,在Vivo city 拍攝 Santosa express 之後,坐地鐵回到 Clarke Quay, 在 Burger King 晚膳。特別的是這邊的薯條除了有茄汁之外,也連了一包甜甜的辣醬,總算找到新港大不同了。


福康寧入口


燈塔


空軍博物館外的展品,因為身處空軍基地範圍,不敢亂拍建築物。


峇峇住宅


丹戎巴葛火車站


聖淘沙一景


Santosa Express

H27S 新加坡博物館之旅 Day 2

DAY 2 舊武吉知馬火車站 民防文物館 新加坡博物館 加冷機場

早上沒有在酒店吃早餐,到了附近的芳林(Hong Lim)巴剎與熟食中心,最初在地圖見到”Hong Lim”, 很想當然的以為是「康廉」的譯音,最後在那邊的中文地名標看見「芳林」二字,才意識到是福建/潮汕話的譯音。話說回來,新加坡的地方名也真是千奇百趣,既有福建話地名 (Choa Chu Kang, 蔡厝港;厝音「措」,福建話當「屋」、住宅用),也有馬來文 (Bukit Timah, 武吉知馬,馬來話「錫山」之意)和印度話(Dhoby Ghaut, 多美歌,印度話「洗衣梯階」之意),新發展區又會用華語如後港(Hougang),當然亦有英文為主的地名如紐頓 (Newton)。

友人曾建議買3日任用的遊客車票,但在牛車水見到了售票處排隊人龍,結果還是乖乖把EZ link 增值了事。10:30 坐961號線巴士前往武吉知馬,順利找到了火車站的站跡。這裏曾是馬來亞鐵路的其中一個車站,即使經歷1960年代新馬分家,這條鐵路與其周邊25米範圍,仍是屬於馬來西亞鐵路擁有。直到2011年,新加坡段縮短至邊境附近的兀蘭(Woodland),這段廢止的鐵路地段由新加坡政府及馬來亞鐵路共同出資的公司擁有及發展。現時仍有部分路段,在拆掉路軌後作為綠色走廊開放與公眾使用。而兩個火車站,則加以圍封準備保育。今日探訪的武吉知馬車站,便是這條鐵路的中途站。在車站閒逛時,也見到有居民在跑步、溜狗。

利用廢線鐵橋走到對面馬路,看過Google map,要坐154號巴士回市區,卻上錯了157,結果去了大巴窯(Toa Payoh, 福建話「大沼澤」之意)。沿途經過高爾夫球會,也是日治時期「昭南神社」的跡地,不過自己一人,不敢入去探險了。直接坐到總站。

大巴窯總站是個巴士地鐵的交匯站,巴士總站的設計與香港很不同,卻跟日本的長途巴士站很相似,室內候車,上車處不像香港呈車坑狀,而是當巴士要開出時,從停泊點開到上車點。候車區內冷氣開放,十分舒服。而大巴窯本身也可算是組屋發源地,新加坡政府的房屋發展委員會在1960年代,於此興建首批組屋,亦即資助形式的公共房屋。

轉地鐵回到City Hall 參觀民防文物館,這座愛德華風格建築,與香港的上環街市很相似,它的前身是新加坡的中央消防局,直到現在,部分仍留給新加坡民防部隊作消防辦公室使用。在文物館內,見到很多與香港很相似的消防設備,也知道了原來當年新加坡也發生過類似石峽尾大火的木屋區火災(詳見維基百科「河水山大火」條目,只有英文),這些經歷跟香港實在相似。

之後到訪土生華人博物館 (peranakan museum),一看峇峇娘惹的世界。展館鉅細無遺介紹了土生華人的日常生活,其中婚嫁事宜的展出,讓我知道他們的婚禮居然長達12日。展館也有展出土生華人使用的棺木,以及示範喪禮期間,如何在家中的鏡上以白膠條打交叉以示孝思。

14:30 在新加坡管理大學的李嘉誠圖書館地下午膳,之後參觀對面馬路的新加坡博物館。當中有新加坡700年展,詳細介紹新加坡歷史,絕對是個合我口味的景點,看了1個小時,讓我對新加坡由遠古到殖民地時期,日治時期到獨立的歷史有了深入的認識。2樓正在進行故李光耀元總理的個人展,除了學生之外,也見到大量市民來訪,當中不少是坐著輪椅,扶著拐杖的老人,可見國民對這位在國外毀譽參半的領導人的熱愛。

16:30 不想回酒店,結果坐16號巴士,到加冷機場去。該機場於1930年代興建,太平洋戰爭時期,新加坡多個機場中,只有這個因為處於日軍炮火射程之外繼續運作。作為民用機場,直至1955年才被巴耶利峇機場取代(後者在1981年樟宜機場落成後,改作空軍基地使用,後述),這個曾被稱為「大英帝國最好的機場」,現在仍留有當時的客運大樓。我這個旅程作為一個舊建築為主的旅行,當然不會錯過這建物。只是因為已經圍封,結果只能遠距離欣賞這幢建築。

走馬看花之後,試乘東北線終站榜鵝地區的輕軌。有關系統為日本三菱的Crystal Mover 系統,與即將落成的澳門輕軌為同系統,採用無人駕駛模式運作,但由於包含東西兩支線,順時針與逆時針共計4個方向的列車,所以在2個月台各有2個方向的發車,上車前務必要留意月台上的指示燈。頗感不便。

回到Clarke Quay, 走到車站上蓋的The Central 晚膳,今晚吃叻沙,傳統的新加坡湯粉,味道不錯。之後再到超級市場購買物資。


武吉知馬車站站舍,已圍封。


民防文物館


土生華人博物館


加冷機場客運樓跡

H27S 新加坡博物館之旅 Day 1

Day 1 牛車水 亞洲民族文化館 魚尾獅像

第一次坐廉航,往新加坡樟宜的酷航航班,是早上7點從香港起飛的,換句話說,就是要在凌晨5點到達機場。我半夜起來,坐了2程通宵巴士,4點半來到機場,做過上機手續,吃完早餐,便出發去。

10:35 到達樟宜,入境相當順利,以為會像日本的海關檢查,結果卻像香港,走綠色通道「掂行掂過」,之後在離境層的便利店買電話卡,折合港幣$75左右,卻已有1Gb 數據可用7日,也包了免費的IDD (只收流動電話通話費),不過卻要登記護照資料。店員是位阿姨,英文卻流利得嚇人。她把電話卡和我的護照放進終端機,掃瞄一下之後便完成手續。我也正式開始我的新加坡之旅。

於機場車站買了EZ link,即香港的八達通,乘坐MRT 到克拉碼頭,下塌的酒店位於香港街,交通方便。放下行李後,便在附近的食店吃過白雞飯,S$5,有飯有湯,也有汽水。飯後到牛車水,而因原貌館裝修,只能在外面走走。小小一個牛車水,有清真寺,有印度廟,也有華人廟宇,可說是新加坡宗教自由的一個大體驗。

14:35 左右,熱極,下雷雨。聽說是典型的赤道氣候,下雨時也刮涼風,立即涼了。在附近的商場避雨避了半小時,之後回酒店取得房間,坐了一會涼足冷氣,便再出發到附近的魚尾獅像。途中找到了萊佛士像,但因為工程關係而被圍起。在亞洲文化館也遇著重修,只有新加坡河展館,以及小部分展館開放。不過也因為這樣,S$8 的入場費變成免費了。即使只能參觀其鳳毛麟角,亦可說是目不暇給,展品包括魏晉時期甚至是唐朝的佛像,甚有敦煌風采。印度神像、中世紀古蘭經也是展品之一,感覺好像在玩 「世紀帝國3 之 亞洲王朝」(Age of Empire III Asian Emprie), 如果早十年來,必定覺得好興奮。當然,現在也不差。

傍晚到達魚尾獅像,人多,但未至於水洩不通的模樣。拍過機張照後,徒步到老巴剎晚飯。沿途見到很多新加坡人趁傍晚到海邊跑步,我想在商業區跑步,在香港算是個比較少見的體驗吧。

在老巴剎晚膳,選了印度傳統薄餅作晚餐。也同時欣賞這古雅的建築。飯後徒步回酒店,途中感受到香港與新加坡在歷史上的聯繫: Robinson Road, Cross Street, Tempo Street, Canal Road, 都是香港也有的街名,分外的親切。


Clarke Quay 一景


牛車水一景


牛車水附近的建築


魚尾獅


老巴剎

H27S plan

Day 1
魚尾獅噴水像
福德祠
牛車水
牛車水原貌館

Day 2
亞洲民俗館
民防館
福康寧
土生華人博物館
新加坡博物館

Day 3
Bukit Timah 火車站
空軍博物館

Day 4
峇峇住宅(外觀)
Tanjong Pagar 火車站
舊加冷機場

H26 熱烈北海道之旅 Day 7,8

Day 7 鐮倉 泉岳寺

今日08:00 起床,梳洗後到酒店大堂用早餐。由於東橫inn 青物橫丁店14層樓只有1台升降機,為免耽誤時間,沒有像平時一樣吃過早餐回房取回背包才出發,而是拿著背包吃早餐。準時9點出發前往品川站,在JR Pass 最後一天,坐橫須賀線前往鐮倉。

鐮倉總會讓人想到大佛、江之島等等的名勝。但正如2013年到月島,以及日本音響研究所,只為去日劇「遺留搜查」的拍攝地一樣,今次的鐮倉之行,也只不過是因為另一套富士電視台日劇「倒數第二次戀愛」(最後から2番目の恋,フジテレビ系)。劇中以鐮倉為舞台,述說公務員長倉和平(中井貴一)和吉野千明(小泉今日子)之間不痛不癢的感情事。這類愛情小品很合我口味,故此也在這旅程中抽出一個上午來探訪一下劇中的場景。

首先是江之島電鐵(一般簡稱為「江之電」)的極樂寺站,劇中兩人經常等車的車站。在車站走了一會兒,這個1面1線站也頗具魅力。旁邊是江之電的隧道「極樂洞」,名字甚有玩味。景色也美麗。之後便沿路走到位於坂之下,劇中兩人的家參觀。前面的極樂寺第一踏切,意外地還是一個影火車的好地方。在那兒逗留大半小時,也見到不少日本人前來「朝聖」。這劇似乎在日本劇迷中間也頗受歡迎呢。

走到長谷站,沒有走到大佛,而是坐車到江之島,轉乘「湘南 monorail」。跟日本其它的單軌鐵路比較,湘南 monorail 特別之處,在於它的建築規格,並非日本常見的「跨座式」(或稱「日立式」,即路軌在下車輛在上「夾」住路軌行走),而是使用路軌在上車輛在下的懸垂式,同樣結構就只有千葉 monorail, 以及另一種懸垂式,屬於試驗性質的都營上野公園 monorail。湘南monorail 的另一個特別之處,應該是在首都圈中,它是極少數不支援任何IC卡的交通機構吧?

來到大船總站,在站外行行走走,吃了旅程中唯一一餐松屋牛肉飯後,便在大船車站乘坐東海道線回東京,轉地下鐵到末廣町買火車模型。拿起購物袋向上野方向走,打算找個地方坐坐,把購物袋收進背包內繼續行程。見到有一家cafe 凍奶茶只需 200yen, 毫不猶豫地踏進店舖,不過門一打開,立即後悔:那店子五十個座位就只十個禁煙席,壓根兒就是一個「煙格」(供人吸煙的地方)。後來從朋友口中得知,自從千代田區實行路上禁煙之後,這種「煙吧」便應運而生。可憐那杯凍奶茶淡而無味,心中更不是味兒。匆匆收拾好背包,喝光奶茶,便再次踏上路途,我要摘星不做俘虜……

在上野御徒町站起程,兩國站轉了一程行到傻的地鐵,來到泉岳寺站。是次行程最後一個,也最嚴肅的景點。

泉岳寺見大家在東京會去的淺草寺有什麼不同?最不同的,是裏面長眠著四十七位令人肅然起敬的刺客。關於「忠臣藏」,或稱「播州赤穗四十七士」的故事,在此不贅。不過,忠義兩難全,世上就有這麼四十七個人捨身取義。他們為主復仇的行徑,自然法理不容,卻深深感動元祿時代每個江戶人的心坎。這次過來,說為憑弔,也不如說是反省。

入黑之際再回到青物橫丁,不消說已筋疲力竭,在酒店放下背包,走到附近的jusco 閒逛,再在橫丁的天婦羅店晚膳,最後回酒店收拾行裝準備回程。

Day 8 羽田

由於訂了羽田早機回港,晨早收拾好,退房後便直接坐京急到羽田去。旅程就此完結。


極樂寺站,小站風情


劇中角色的簽名


極樂寺第一踏切,距離極樂寺站15分鐘步程……


劇中人的住處


江之電


泉岳寺


四十七士的領袖 大石內藏助


泉岳寺站內,載有四十七士名字的木匾。到東京 shopping 的人們,永遠不知道這四十七人的名字為何永留在一代江戶人心中。


晚餐


青物橫丁一景,食肆林立,是個好地方。

H26 熱烈北海道之旅 Day 6

DAY 6 札幌 東京

今早06:20左右乘坐はまなす(牽牛花號,由青森開出的夜行列車)到達札幌站,但真的比較早,到站時所有的店子還沒有開倒是綠窗(みどりの窓口,可購買指定席券的車站有人售票處)。在綠窗換了中午前後到新千歲機場的指定席券後,走到地下街時才7點,剛好有快餐店開門,便進去吃早餐。

吃過早餐,沿地下街走到舊北海道廳,當然還未開門,於是趁遊客還不算多的時候,先拍拍建築物的正面照。之後又走到時計台,開門時間為08:45, 尚有一小時時間,剛好時計台前的十字路口是多線巴士的匯合點,早上的光度也算合理,於是便乘機拍攝巴士照片。

準時08:45,進入時計台參觀。時計台曾是大學講堂,也做過市立圖書館的館址,1960年代才正式變成博物館。其美洲風格的建築與本州地區的西洋建築大相逕庭,大概是因為明治政府看準了美國開發西岸的經驗,聘請美國人來當北海道開拓使的顧問,所以才有這樣的結果吧。館內還有跟鐘樓上一模一樣的備品用作演示的用途,由工作人員示範調校時計的工序,以及講解時計的運行原理。地下的歷史資料館則相當仔細地介紹時計台以及其所屬的北海道農學校(後來的北海道大學)的歷史。原來新渡戶稻造(經典《武士道》的作者)也曾是農學校的學生。另外,小圖書館內亦有許多參考書籍可供閱覽,部分歷史圖書更是圖文並茂,讓人眼界大開。當中更查到在館內所見的所謂「三縣一局時代」是指明治初年廢藩置縣後,政府曾廢止開拓使,並將北海道分成函館、札幌與根室縣。後來因為官僚架構問題,再改組成北海道廳。這可是從來讀近代日本史沒有接觸過的東西。200yen 的入館料可說是物超所值。

離開時計台,走到已開放的舊縣廳,免費入場。裏面介紹了道民早期生活,以及北海道物產等。比較吸引我注意的,是當中的「樺太關係資料館」以及「北方四島返還特別展覽」。

「樺太島」這名字為中國人來說可能十分陌生,但如果記得初中時讀過中國歷史的朋友,大抵對「庫頁島」會有些印象。這島曾是清朝領地,三國還遼後愛渾條約簽訂,歸俄國管理;又在日俄戰爭後,將北緯50度以南的半個島交予日本。最後,二戰結束前,蘇聯以武力取回這個島的管理權。

樺太關係資料館對清朝領地一事隻字不提,只提及幕府時代曾批准松前藩與稱為「北蝦夷地」的樺太居民貿易,再下去已經是俄國取得島嶼的歷史了。先不說從那些鐵路雜誌中的「樺太鐵道特集」,看出日本人對這片土地念念不忘。歷史的觀點,果然是各人有各人的立場,然後照自己的立場演譯。正如小小的香港,到底1967年的事情是「反英抗暴」,還是「暴徒亂港」,我想怎樣說,也說不清。既然日本已在和約中確認放棄實效支配這片土地,只有在這最北的大城市,用幾千平方呎來訴說自己曾經光輝的歷史吧。

相對地,北方四島返還特別展覽展廳小得多,但因為這是日本政府著力向俄國爭取的土地,於是又有標語比賽又搞海報設計比賽,滿滿的放在展廳內。我還在想,大陸幾時會在最多外國人參觀遊覽的博物館,搞搞「釣魚台關係資料館」,好好向國外人宣傳自己的立場,而不是搞內耗扮(注意,不是辦)和諧?我真的很期待。

離開了舊北海道廳才11時,還有1小時左右才要坐火車,於是走到札幌地下鐵「三線匯聚」(好似李生樓盤廣告中的文宣……)的大通站,拍攝三條地鐵線的照片。

拍過照片,12時回到札幌站。走到月台準備乘坐「快速Airport」號前往新千歲機場轉乘內陸機。在月台上排隊時,見到前面兩個穿西裝的日本人,再前面是兩個操流利粵語的香港女人(從行李標籤看出是香港人),七嘴八舌高談闊論。算。後來三個也拉著行李箱的女人,走到這兩個女人旁邊,直接的打了尖。我前面的兩個日本人面面相覤,搖頭嘆息。我身為一個香港人,也感到顏面盡失:怎麼日日在香港叫喊自由行扼殺生存空間,在車上街上大小二便打尖霸位高談闊論舉止失禮的香港人,也在千里之遙的日本,做著他們也覺得是羞家失禮的行徑呢?上車後,幾個人還大模大樣拿起手機……播「偽善金裝大姨媽」的廣告歌,全車人為之側目,無禮至極。

一點,到了新千歲機場的內陸機大堂,登記過後便去吃飯。之後再到叮噹(抱歉再過一千年我也不會改口叫牠「多啦A夢」)的小店鋪買點手信,便坐內陸機前往東京。比較意想不到的是,在新千歲機場的登機口,居然擺放了兩台分別屬於京濱急行和 東京 monorail 的單程售票機,我當然趁此機會,在北海道買了一張從羽田空港到青物橫丁的車票。

一小時三十分後, 16:30,準時到達羽田機場。如果坐夜行火車,這需要最少需要14小時的旅程,今次因為買旅遊套票的關係,不坐白不坐,否則一定會坐北斗星號上京。話說回來,ANA 與JAL 的競爭頗為激烈,兩家公司似乎都在提供每小時一班的 札幌-羽田 服務。

下機後二十分鐘,到達青物橫丁站。放下行李,就急不及待坐火車到秋葉原去了。


是日早餐


舊北海道廳


時計台


北方四島返還展覽廳內的海報設計比賽得獎作品之一


機場午餐


傳說中的「壓力失憶棍」……

H26 熱烈北海道之旅 Day 5

Day 5, 青森、弘前

今日08:30 起床,食早餐後便做退房手續,為了節省之後的時間,沒有把行李放在酒店,而是在車站租了儲物櫃,把大大的行李箱放進去,自己背起背包遊覽。

先在車站旁的 ねぶたの家 ワ・ラッセ(佞武多之家)參觀,ねぶた(佞武多)是一種紙製燈籠,可說是青森的代表文化產物。每年8月初,青森都會舉行佞武多祭,大家會抬起大大的佞武多在街上巡遊,有點像香港農曆新年時候的花車巡遊一樣。佞武多長闊大約8米左右,內容多為日本神話,當然也有如水滸西遊一類的中國文學經典故事。比較值得留意的是,明治初年,政府曾以迷信落後為名,取締佞武多,當然後來解禁並加以規制。有時總覺得,世事孰是孰非,局內人很難說準,最後還是要留待歷史幫我們去蕪存菁,才可一見真章。

10:30 離開佞武多之家,沿著馬路往東走,尋找青森的天主教會。按圖索驥,大約走了半小時左右就到了,期間還到了郵局把三日前在函館寫的明信片寄出。一般而言,日本郵局是連星期六都全日休息的,這點要記住。青森教會相對於之前去過的函館教會,以及一會兒會去的弘前教會,比較現代,規模也較小。稍作祈禱後,便往車走到站前大街,回到車站準備到弘前。其間見到巴士進站,二話不說衝上去坐了三個站。

去弘前是這個早上才決定的事。因為這天是星期一,南下坐「東北emotion號」以及拍攝「銀河號」的備用方案,都因為星期一不開行而告吹。這天晚上10點又要在青森車站乘坐 はまなす(牽牛花號)前往札幌。如何利用這11個小時便成為一個大問題。最初想到弘前是因為看準了弘車鐵道,打算試坐一下。不過坐半小時 つがる号(津輕號)到達弘前站時,卻被車站自由通道的一座 1:10 比例的建築模型吸引著。

那模型是弘前市內一座前市立圖書館的模型,很有西洋古典風格。於是便走到巴士站,乘車前往參觀。弘前市有市內100yen 循環巴士,十分方便。到達後才知原來這建物所在的弘前公園,距離弘前城僅數步之遙。但我未有進去弘前城參觀,直接去了圖書館。

圖書館應該是明治初年的建築物,在它旁邊是歷史更久遠的東奧義塾外人教師館。兩座教育功能的西洋建築在此屹立百年,豈不讓人肅然起敬。古典優雅的建築旁,居然是青森縣弘前刑務支所(簡單說就是拘留所),有點煞風景之意味。

到過圖書館之後,來到青森銀行紀念館。青森銀行是一地區銀行,前身為國立五十九銀行。所謂的「國立銀行」,是明治初年的發鈔銀行,但非正式的政府銀行。與香港的三大發鈔銀行類似:儲備資本金,由政府發出信用狀,然後發鈔。全盛時期日本曾有多達153間國立銀行,沒錯,名稱正是「第百五十三國立銀行」,但因為發行紙幣混亂,開始衝擊金融體制,故此最後這些銀行經過數度合併,成為了現在日本國內幾家大手銀行。不過當中,仍有幾所銀行維持原有的名稱運作至今。下次到日本,大家不妨留意一下身邊有沒有「第四銀行」、「七十七銀行」、「百十四銀行」等等的名稱 。

說回紀念館,展品當然與青森金融業息息相關,但也有讓香港人如我非常在意的展品:展品中有一部分展示一些沒有保證金的紙幣,當中包括了「大日本帝國政府軍用手票」。我想為幾代香港人來說,「軍票」並不是陌生的名詞。

離開紀念館,再到弘前天主教會一看。於是在下午2時回到弘前站,吃了一個Dount 當午餐,便坐車回青森。

回到青森才4點,距離發車時間尚有6小時。在青森市街走來走去,狀甚無聊。最後在海邊找到了青森縣觀光物產館,以為是展覽物產的地方,原來是百貨公司形式的土產商店。比較特別的是二樓有個能源館,介紹青森縣的電力供應設施,以及各種節能方案。但看看擺放的資料,不難發現那是東北電力與東京電力的核設施的宣傳中心。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後,難為這個館還要繼續開放,不知青森縣民以至東北民眾走進這個展館,會有什麼感受。

18:20 實在走無可走,最後坐車到新青森站吃晚飯。也拍拍車站的東南西北口。回到青森,上上網,取回行李,21:40,走上月台,坐上はまなす號列車,準備前往札幌。由於はなます沒有個室,我訂票時也沒有下格床,所以托起行李箱坐上了上格。同一區的另外三張床是一家人。我倒有點不好意思打擾他們呢。


佞武多之家


以水滸傳為題材的佞武多


青森天主教會


弘前市立圖書館


東奧義塾外國人教師館


青森銀行紀念館


軍票


第五十九銀行的牌匾


青森物產館,全青森縣最高的建築物


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