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後.回首(3) 慳

(有關「日後.回首」第1,2篇,已於2007年12月遊日之後,刊載於當年的「景山學園前站」。有機會再搬至此,跟各位好友分享)

從來知道日本人得懂得珍惜資源。無他,生活在一個幾乎沒有生化能源的島國(實際上是有的),自然對自身的資源倍加珍惜。
每次到日本買東西,甚至在香港的超級市場買日本的商品,大家可能都會留意包裝袋上幾乎必定有回收標誌,告訴用家商品各部分的回收資訊。例如包裝袋是塑膠,內包裝是紙,罐裝飲品的罐和拉環是鋁(也有可能是鋼)。仔細得可以。原因很簡單,因為日本實行源頭分類,所有的垃圾需要依照特定時間收集。例如某區的垃圾收集點,逢星期二、四收集可燃垃圾;星期一收金屬;星期三收紙;星期五收塑膠。隔一星期的星期二收不可燃垃圾;每月第三個星期四則收大型垃圾。
跟火車的時刻表一樣一絲不苟。


80年代的公共廣告,以軍艦島停止採煤後人去島空為鑑,呼籲國民珍惜資源。因為這個廣告,2011年,我踏上了這個廢墟島。

對於能源,日本人從前好像不常講節電,為他們來說,數十個分佈國內的核電設施,為國家帶來便宜、穩定的電力供應。不過,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震災過後,這個核電神話給大自然以其無情的力量給予毀滅。


這個廣告拍於2007年,鹿兒島出身的創作歌手辛島美登里,為其出身地的電力公司九州電力拍攝廣告,說明核電(原子力發電)的好處。不知是否因這個緣故,辛島自大震災以來已歷2年,仍不停為賑災的事務更新自己的博客。

相信大家仍記得因為停止使用核電設施後,日本的電力緊張情事:火車公司要在平日使用較少車次的土休時刻表、各百貨公司推節電產品,網站以「電力予報」向國民提供用電量資訊,政府甚至說明必要時會採取分區停電的措施(事實上震災初期的確實行了,還因為有國民疏忽電器開關而引發了火災)。

11年尾到大阪,看到地鐵車站部分的扶梯和閘機因節電而停用,夜晚大阪站前的大道,大部分的廣告燈箱都關掉。甚至自動販賣機也把商品介紹架上的燈關掉,然後繼續做生意。可見節電的氣氛相當濃厚。
今年到東京,最印象深刻的,是火車上的光管,有1/4 的光管給抽起。
還有的是,在青物橫丁的幾晚,看到馬路上商店街的街燈,其中一半都熄滅了,連提醒路人不可橫過馬路的標誌牌,也轉用了太陽能裝置供電的LED款式。
不過走在市區,燈火通明,繁華依舊。

有朋友說,現在節電,側面說明了其實以前用電是很浪費的。我並不反對,的確,對於香港人,日本人的確比香港人環保多了,環保意識也強得多。只是,人在日本,買東西時可降解膠袋仍是免費派發,以再生纖維製成的紙巾亦都隨處可見,環保,真的要為生活帶來不便嗎?

勝讀十年書

昨晚參加了一個團體的團拜,想起了一句諺語:「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席間有一位「神秘嘉賓」,可算是某行業內的精英分子。聽著他由入行、應對各項事情,到晉身管理階層的事跡,讓我明白,成功非僥倖。
我也看到跟我的恩師的相同特質:對下屬愛護,對有權者要敢言,對恃勢者更不可手軟。
說起家庭,嘉賓的管教子女方法更令我刮目相看,所謂的起跑線,應該不是給孩子去哪個play group, 參加什麼班、進哪間學校,而是教孩子如何思考吧?很值得我們思考。

我身為老師,覺得在「教書」時,是否都應該提醒學生這些「細眉細眼」的簡單事?

勝讀十年書,此話不假。我讀書何止十年,但昨晚這幾小時,頗有茅塞頓開醍醐灌頂之感。
感謝這位嘉賓,在此謹祝他生活愉快,事事順利。

馬游塘堆填區


去過了馬游塘中,西兩個堆填區,我的市區堆填區之旅可以告一段落了。


當然,我也期待,這段將軍澳道,我可以漸漸淡忘。

pocket plane

今日是假期開始日,在itunes 發現了這隻game,便下載來玩。

之前玩過 air tycoon, 比較寫實,而且玩起來還是要跟其他公司爭,說實在,是沒有什麼心機玩。這次的pocket plane圖像比較可愛,只是也比較孩子,可以設定的比較少,當然機型的選擇也並非真實的機種。但玩法簡單圖像精美,的確贏回不少分數。

image

及時行樂

或者每個年代都有一個及時行樂的理由,古羅馬人的壁畫常以骷髏頭來提醒死亡的接近。的確,那些時候醫學不發達,科技也不先進,要死總比生存容易。
直到中世紀,如黑死病、天花等疫症肆虐,當然也讓人害怕死亡。只是直到當代,人還是有各種「玩完先算」的理由。
在「活在當下」與「及時行樂」之間取得平衡,原來也不容易。

末日情結

對上一次因為覺得人生苦短而亂買東西,應該要數南亞大海嘯的2004年,那年買了一台1D mkII 。
這次買second phone, 或許也是出於任性,當然銀碼不能與上次相比,卻比上次來得率性。話買就買。
希望這個投資正確。

$30/hr 的迷思

最近鬧得沸沸騰騰的最低工資調整,聽新聞聽到,實在哭笑不得。

先是「廿蚊張」再次挑戰本港市民的極限,繼續說世界難撈,請大家放過商家。

再有某工會領袖出來大聲疾呼,加7%(即是2蚊)是「追不到通漲」(咦?香港通漲過7% 了?!),連買個飯盒都未夠。

我在某新界屋村商場買過一個飯盒,連湯連飲品是$36,如果時薪$30 好似真的不夠。但行過兩個舖位,去街市買盒飯,其實只是廿多元而已。

從小到大都給教訓「睇餸食飯」,大家可以說我不知民間疾苦,但餐餐返屋企食的日子我也試過,食14蚊飯盒的日子我又試過。如果真的要搵30蚊一個鐘,你還會日日去食36蚊的餐嗎?

記得剛搞最低工資時,有人出過一篇「廿蚊張不代表我,積工文請你收皮」的文章,指出20蚊時薪固然可恥,可是從舖頭仔的角度,的確不是每個員工都值廿八蚊個鐘。當然,人人廿八蚊時,物價上漲是必然的事。美國佬唔生性,繼續印銀紙,內外夾攻,物價想不升也難。

當看更洗碗都月薪一萬的時候,難怪TA越來越難請。的確,職業無分貴賤,但對比清潔工人的28蚊時薪,一個大學畢業的同學仔,做個TA才八九千一個月,難怪會問:讀咁多書做乜?

恐怕澳門教師那個被學生大罵「我出去做荷官都高人工過你」,快要變成香港版:「我出去洗碗都高人工過你了」。

知識型經濟遇著文憑大貶值,真可笑。

瑪利嘉兒

朋友O知道喜歡湯唯,拿了一本她當封面的11月號瑪利嘉兒給我。

數百頁紙的女性雜誌,比我平日買的「車王」、「PCM」厚了不知多少倍,根本就是半本黃頁。女性朋友的袋袋多張紙都嫌重,有時我還不知道為什麼她們會買這種我拿在手中也覺得重的刊物回家「刨」。

記得初中時代看過「姊妹」,到了高中時也看過台灣的「皇冠」雜誌。前者已經在香港消聲匿跡,而後者是否尚存則不得而知。只是這種以女性作為主要讀者群的刊物,落在如我這般的男性讀者手中,總有點怪怪。

湯唯的專訪好是好,但照片中的她卻變得好有型,與她在SK II 廣告中的美麗可愛形象大相逕庭。桂綸美客串當模特兒的部分,感覺上拍照的好強調桂的冷艷高貴,也是與一般男性朋友對桂的刻板印象格格不入。

末尾的專欄,想不到還跟yes 一樣,性專欄,內容當然與yes 有著天淵之別。但這樣看,其實都幾得意。內容不外是討論男女相處、閨房之樂之類的東西,不是跟以前姊妹也好相似麼?

只是雜誌中不少的照片,對於日後拍攝人像,還是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似乎,除了平日煲開的電腦、汽車雜誌外,偶爾也要買買女性誌來看看……

下星期買本《婦人公論》吧……XD

投資有道

網上看報紙,常常見到那些投資專欄,一些投資公司的負責人替讀者計算他們的人生計劃需要多少錢,於是教路,讓讀者考慮購買什麼基金什麼債券什麼保險。

先不說內裏的利益衝突,政府也常強調「量入為出」的時候,為什麼我們要做個金錢奴隸?

在這個社會,無錢的確萬萬不能,不過,或者因為我還很幼稚,我又覺得,錢未至於那樣重要。聖經有個故事,有個財主不斷儲起財寶,費盡心思將自己的倉庫增大再增大。直至他認為夠自己「食過世」,卻在下一日失去了生命。

人若然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靈魂,還剩下什麼呢?當然,也不能強說自己是「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然後懶懶閒過日辰。

只是,這中庸之道,其實也頗難行。

受寵若驚

星期五傍晚在港鐵內給「拉車仔」撞傷了小腿,好痛。

到了觀塘站下車,決定檢查一下才發現撞到見血,於是走到客務中心找人幫忙。

最初只打算問他們拿塊膠布貼,結果他們得知是被大型行李弄傷之後,便請我留下資料。也好,因為我知道他們會統計不同類型的意外,即是說,我將會被計入本年度因有乘客携帶大型行李而受傷的個案統計內。

消過毒,包紮好,於是就走了。想不到的是,當晚收到觀塘站打來的電話問候,站長親自問及列車資料、時間。星期六早上還收到港鐵公關部打來的致候電話。

一直覺得港鐵服務在水準以上,這次特別的經歷,不因為我是鐵道迷,而作為一個普通乘客,很有受寵若驚的感覺。希望他們會越做越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