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攻訐

六月尾的 facebook, 突然的,有很多朋友的頭像加上了彩虹濾鏡。是fb 為慶祝美國的同志平權運動而作的專頁活動。

一早起來,突然在動態時報中看到十多位朋友的頭像轉成六色模樣,正在驚覺一時間這麼多朋友「出櫃」,而自己卻從未發現蛛絲馬跡之際,再看到facebook 的專頁內容,才在自己「懵盛盛」、「唔識睇人眉頭眼額」的疑惑中,鬆了一口氣。

作為一位教友,我對同性戀的立場,自然不言而喻。不過,身邊也有同志朋友。打個比喻,我覺得吸煙危害健康,甚至偶爾勸人「食少支」,但我也沒有跟煙民朋友絕交的必要,也無需一開口就「食L死你」、「因住生Cancer」吧?事實上,我在高中時期最要好的同學,也是一位同性戀者,當然這也是我後來在其他場合才確認的。一般學校場合內的相處,自然不過,完全沒有感到有什麼不妥當不自在的地方。

只是,facebook 的這事兒上,也看到了所謂的社會矛盾深刻化:在某位朋友的wall 上,看到在說自己給基督宗教的朋友歧視,覺得自己跟這些朋友斷絕來往沒有損失之類的說話。當然反過來也有些好激的教友信友,出言指責「落地獄」之類的說話。

心很痛,如果兩幫人口中的「大愛」是真的,普及的愛,真正的大愛,又何需覺得自己被對方迫害,然後互相攻訐?

某個中世紀開始壯大的宗教,比基督宗教更「迫害」(如果有的話)同性戀,你敢在blog 上狠狠留言批評嗎?

天主連尼尼微人都原諒,又犯得著句句叫人落地獄嗎?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是人性,我認。不過,既然一邊說愛人如己,另一邊也標榜大愛無疆,何不愛愛這位不喜歡你的朋友?還是說到底,其實,不是愛,而是愛.攻訐?

不要戀愛的世代

日前日本的TBS 新聞網站發佈了一則這樣的新聞:現在的日本20-29歲年齡層的青年人,有4成人沒有希望戀愛的想法。當中46%的受訪者認為「戀愛很麻煩」,另也有45%的受訪者覺得「希望投放更多精神在自己的興趣上」。至於到底戀愛麻煩在哪裏?認為「找不到約會的好地方」、「覺得自己不夠魅力」的,為數亦不少。

恋人がいない20代の男女のおよそ4割が「恋人が欲しくない」と思っていることが、内閣府の調査でわかりました。

 22日に閣議決定された今年の「少子化社会対策白書」では、全国の20代と30代の男女あわせて7000人を対象に、結婚や恋人についての意識調査を行いました。

 その結果、現在未婚で、恋人がいない20代の男女のおよそ4割が、「恋人が欲しくない」と回答しました。

 恋人が欲しいと思わない理由として、最も多かったのが「恋愛が面倒」で46.2パーセント、次いで「自分の趣味に力を入れたい」が45.1パーセントでした。

 交際する上での不安に思うこととしては、「そもそも出会いの場所がない」、「自分は魅力がない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う」が多くなっています。

 白書は、結婚までの支援の必要性を指摘しています。(22日10:40)
http://news.tbs.co.jp/newseye/tbs_newseye2523079.html

先不要說現代人的生活早已被工作娛樂,必要的,不必要的瑣碎事佔據了;更不要說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電腦霸佔了人生。如果,要我帶著正能量去活好每一天,然後每晚回家後,聽伴侶不停呻一些根本與你無關的職場八卦、同事醜聞、工作麻煩…… 不停以負能量替你洗腦,然後帶著各種各樣的碎碎念入夢,我想,我也情願獨身。

邁步向前

「今天的路,險阻滿途」很久以前,林子祥的一首歌,正正是最近的感受。

2008年,家裏大裝修,想過要在房間內建一個鐵路模型的沙盤。不過地方有限,只能以有限的書架位置,興建一個不完整的「6」字軌道。花了些錢買了路軌,當然也買了些模型樓宇,部分是現成的,也有些是要自己砌的。不過基本上都是砌好裝好,就這樣放著。去年復活節房間重裝冷氣,更加一次過把沙盤拆掉,一擺就是一年。

重建的念頭一直都有,可是不是推說沒時間,就是沒材料。還有的是,將計劃案想得太過複雜:曾想過要在原址興建兩層的沙盤,將鐵路線「地下化」,騰出原本已很不足的空間來做路面。當然困難重重。

不過在跟朋友進行「初めまして、夢の新幹線」影片的計劃案後,看見朋友一步一步的把一些拍攝的問題解決,領悟出「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道理。即使沒有理想的材料,也可以試試DIY,未必比原先想像的差。

結果今年4月,從淘寶買了些LED 燈回來,也買了俗稱「簪玉」的駁線器,開始重建景山市之餘,也開始了點燈的工作。

趁著期考時的半天工作時間,早點回家,每天用一個半小時去做,只是一星期,已替三座大廈通電,接駁光源。拿起手鑽鑽洞,拉線,剪開電線頭,雖然有點難,畢竟沒有讀過設計科技,手腳又不靈活,邊完成邊發現問題,不過還是很有趣的經驗。

夢想與現實,果真只有一步之遙。

臨近尾聲

又到考期考的時候。

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終於埋尾」之感。其實,每個九月,當開始一年度的工作時,縱有「幾時至得暑假」的感覺,不過總能夠提醒自己,其實一年,真的好快過。

這年受惠於中六兩班,所以下學期輕鬆了不少。不知幾時才有這樣的時間表了。

反正每年都有辣有唔辣,還是不要想好了。

景山市通電

image

久久未有更新,公私兩忙。

景山市自去年房間冷氣安裝工程而暫時拆掉後,這個月給重建了。重建的時候也做了一些優化的工作。

今日用了一小時,試在街上增加路燈。將來再系統化一點時,景山市可能可以獨立在一個網址呢。

初めまして 夢の超特急 中期進度1

半年前某次鐵道朋友放車聚會,玩下玩下,大家想到把一段08年,0系新幹線退役時候的官方告別MV 拿來復刻,於是便努力地完成它。

半年過去,只完成了約1分鐘的片段,不過,準備過程卻很開心:買了新的車庫,找元件弄道具,每個都是新嘗試。

希望盡快完成。

「新」後二三事 (1) 刺

繼我的「日後回首」、「後台有感」、「濠華遊之後」以及「情牽首爾」系列之後,到過一個「新」國度,就寫兩篇「新」後事吧。

不過這篇難以找到合適的照片。

初來甫到,在牛車水附近閒逛的那個第一天,最深印象的,是在沿路看到不少紋身店。

想到曾教過《觀潮》一文,內有「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髮文身」的記載。基本上從小到大,對紋身也有不好的印象,古代是黥刑,現代是黑社會,好像都與這些事情有關。當然,我也清楚明白,也有軍人紋身以便辨別屍首,以及西方人每到一地即會為身體加上一個紋身以作紀念。最經典的似乎是 GTA 4 入面的大隻佬的那個「人妖」紋身,教人哭笑不得。當然廣義如岳飛母親的「精忠報國」,雖然故事正面,但總有虐待兒童之嫌;更別說韓戰時,抗美援朝的共軍戰俘,被人在身上刺上青天白日之後,被迫「投奔自由」的故事,凡此種種,叫人印象深刻。

在日本的時候,感到刺青幾乎是一種禁忌:到澡堂洗澡的話,會見到禁止紋身人士入浴的告示;推而廣之,在湘南的沙灘,除了深夜將聲浪收細的告示之外,同一塊告示板亦有「請遮蓋紋身以免引起不便」的提示。不過在新加坡,除了成行成市的紋身店之外,可能因為天氣比較熱,街中、公車上、車站旁、月台頭尾……總能在身邊找到一兩個紋身的人。不論男女,也不分種族。望上去也不似是遊客,不過或手臂、或頸項、或小腿,總會見到入墨的地方。

常說新加坡是個”Fine Country”,或許這正正是一種對抗權威的表現吧。

H27S 新加坡博物館之旅 Day 4

Day 4 多美歌 武吉班讓輕軌 金文泰 小印度

阿姨今日也到新加坡遊玩,故此此日留空,沒有特別編訂行程。從酒店退房後,步行至多美歌(Dhoby Ghaut), 途中見到一個紀念碑,是紀念 Konfrontasi 中的犧牲者的。Konfrontasi 是1960年代一次馬來西亞與印尼於婆羅洲發生的軍事衝突,新加坡曾經出兵。這個冷戰格局下發生的軍事衝突,曾釀成數百人死亡。

在多美歌乘坐南北線,前往蔡厝港,轉乘武吉班讓 (Bukit Panjong)輕軌系統。這系統接駁了蔡厝港地鐵站與附近的住宅區,特別之處是車廂車窗做了「小手腳」,當列車經過接近民居處時,面向民居一面的車窗會變成奶白色的不透明狀態,以保障居民私隱。試乘過後,便在裕廊東站轉乘東西線,前往金文泰(Clementi), 沒錯,此「金文泰」正是北角「金文泰」中學的金文泰(Sir Cecil Clementi),他曾是香港輔政司、香港總督以及海峽殖民地(新加坡殖民地的前身)總督。

金文泰車站讓我想起香港的觀塘地鐵站,不過只有一個車站出入口,頗感擠迫,所以當局正在另一邊興建新出入口以應付需要。車站旁有商場直結,很自然想起了aPm, 裏面甚至有公共圖書館。

與阿姨匯合後,便前往Somerset 的高島屋午膳,當地也屬烏節路的一段,給我的感覺很「尖沙咀」,除了高島屋百貨外,Robinsons 百貨也是當地的老牌百貨,除此以外,也有老香港熟悉的「美蘿(Metro)百貨公司」。

午膳後暫時離隊,自己試乘濱海市區線,之後再到小印度參觀,建築物很有印度風味,連地鐵站的廣告也以印度珠寶為主。

18:00 回到金文泰,與阿姨一家以及兩位世伯於新加坡共和國遊艇會晚膳,內容從略。不過,與本地的新加坡華人交流,是個很好的經驗,希望在日本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機會。

晚膳後回到 Clarke Quay 取回行李,之後便坐地鐵,到達樟宜機場,結束4日的新加坡之旅。不過原來機場也有景點,禁區後的蘭花園讓我從一日旅程中的疲勞恢復過來,拿起相機拍照,果然能醫百病呢。


多美歌附近的教堂


Konfrontasi 紀念碑,基本上未聽過,直到回港後查閱維基百科。


小印度一景


小印度其中一所興都廟


遊艇會之夜,很好的體驗。


機場禁區內的蘭花園,順帶一提,蘭花是新加坡國花。

H27S 新加坡博物館之旅 Day 3

Day 3 福康寧 空軍博物館 樟宜小堂博物館 聖淘沙

今日在酒店晉早餐,08:30 出發,徒步前往福康寧。福康寧是 “Fort Canning” 的譯名,一個堡壘,或說是炮台,卻取個平和的中文名字,的確有趣。福康寧山上有炮台之外,也有負責海事工作的機關。山頂附近的報時鐵球似曾相識,其實位於尖沙咀舊水警總部(今 “1881”) 也有一個。已經被群樓包圍的燈塔當然已無用武之地,但介紹展板卻指出,今時今日新加坡本土的燈塔居然座落於26層高的民居之上 (詳見維基百科「勿洛燈塔」條目,只有英文)。本來想去的地下指揮所跡也正在翻修當中。今次旅程中,有不少的博物館正在翻修,不知是否在為本年年中的新加坡建國50周年紀念作準備。

09:30 離開福康寧,地鐵轉巴士,前往位於巴耶利峇(Paya Lebar, 馬來語「大沼澤」之意) 空軍基地的空軍博物館,同樣地,這邊的二樓展館也正在翻新,不過地下的展品很具份量,全都是退役戰機,當中包括一台退役不足5年的 E-2C預警機。也有80年代使用的地對空導彈,以及無人機。這個於1950年代建成的機場,本來是代替加冷機場而建成的國際機場,在樟宜機場於1981年啟用之前,這裏才是「新加坡國際機場」。直至樟宜啟用,這邊成為了空軍基地。不過,已不能見到原來的建築物了。

逗留至11:00 ,苦行1.6 公里,熱到傻。到了後港路的巴士站,乘坐巴士到樟宜小教堂博物館(途中要轉車)。這座白色小小的博物館,與其說是博物館,不如說是紀念館。因為這小聖堂曾是樟宜集中營的一部分,訴說著太平洋戰爭中,英軍戰俘(PoW) 的慘況,當中大部分人在戰爭後期,更被迫前往緬甸興建稱為「死亡鐵路」的泰緬鐵路。當中見到戰爭的可怕,特別有記載關於「肅清」的歷史:日本人在佔領新加坡(改稱「昭南島」)後,隨即對本地華人族群採取報復性的肅清活動,將懷疑資助國民政府抗日的華人全部殺死。高中時期主修東亞近代史的我,對這段歷史有很深感受。

13:10 坐2號車回到Clarke Quay, 雖是直達,卻因為這條是「流水線」,苦苦坐了一個半小時才回到市區。實在是叫救命,早知早早在地鐵站轉地鐵算了。回到牛車水已經14:35,下車立即乖乖走到唐城坊午飯,肉骨茶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很「胡椒豬肚湯」,當然味道並不一樣。

回酒店稍事休整,16:30 再出發,南行至新橋路巴士總站,參觀過峇峇住宅的外觀,色彩繽紛,可說是南洋建築的一大特色。再徒步到已停用的丹戎巴葛火車站,這邊曾是馬來亞鐵路的南端總站,基本上是圍封狀態,當然也難以逗留太久拍照。

已到過是次旅程事先編排的各個景點,於是走到聖淘沙去。乘坐 Santosa express,日立的跨座式單軌系統,在日本已試坐過 東京monorail,比較不同的是, Santosa Express 車內並沒有突出,遷就車輪的結構。到達總站Beach 時,其實沒有什麼想行的地方,於是隨便走走,在站前的 Coffee Bean & Tea Leaf 隨便喝個奶茶再瘋狂自拍,便離開了聖淘沙。回港後才知蝕底了:原來除了Fort Canning, 聖淘沙島上還有一個 Fort Ciloso, 開放給大家參觀的。

傍晚時分,在Vivo city 拍攝 Santosa express 之後,坐地鐵回到 Clarke Quay, 在 Burger King 晚膳。特別的是這邊的薯條除了有茄汁之外,也連了一包甜甜的辣醬,總算找到新港大不同了。


福康寧入口


燈塔


空軍博物館外的展品,因為身處空軍基地範圍,不敢亂拍建築物。


峇峇住宅


丹戎巴葛火車站


聖淘沙一景


Santosa 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