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iSquare 之午餐篇

今天中午難得有空,一個人走到尖沙咀,走到canon 的陳列室玩了一會,肚餓了,省起自己還未吃午餐,走到3樓去。
從3樓走到7樓,選擇困難的我,想不到吃什麼,於是問問朋友。whatsapp 中,朋友介紹譽記的燒味飯,我卻賭氣,心想:到尖沙咀吃燒味飯?於是見到同層的「錦X」日式料理,好像幾信得過,雖然一個普通魚生飯要$118,不過尖沙咀,心想貴一點也就貴一點吧。吃吃看。
進場,餐單內的魚生飯是用東京及附近地名作為名稱的,我點了一個「赤羽岩淵」飯。
其實,我也不知道赤羽岩淵跟蝦+三文魚有何關係。以我一介鐵道迷的理解,赤羽岩淵是東京metro 南北線的北方終站,與埼玉高速鐵道連接,其終站浦和美園應該為不少日本球迷所熟悉吧……
說到這裏,我仍然未明白為何三文魚蝦魚生飯要叫赤羽岩淵。畢竟標榜新鮮海鮮產地直送,而赤羽岩淵本來就不是近海的地區。由羽田數到新木場,中間還最少有月島豐州汐留勝鬨……算了,我想太多。
看看店內的裝潢,用了許許多多的木箱,以及築地市場常見的招牌,中間的大桌子可坐10人,凳是沒有凳背的,其它四人桌和二人桌則有。一切都好raw, 營造築地本來是一個魚市場的感覺,本來你扮香港仔漁市場都可以,不過香港人或者會覺得「冇taste」,現在這種處理手法可謂恰到好處。

十分鐘後,我的「赤羽岩淵丼」到了……

本來我拍了一張高角度,只看到餐盤的照片,最後因為覺得我付出的百多港元,應該是包括這邊的裝修以及舖租,所以影埋,合理吧?

一看下去,碗內五片三文魚,兩隻中蝦刺身,下面已經是蛋絲和紫菜絲,碗內尚有飯(!)、兩片薑,以及一塊呈三角錐體狀,如一塊三角巧克力般大的wasabi。
不得不佩服廚師的刀功,幾片三文魚,薄得連三文魚下那一條條的紫菜清晰可見,想起了一首唐詩:葡萄美酒夜光杯……那種晶瑩剔透,真是非筆墨可以言喻。
兩隻蝦還可以接受,頗有嚼勁,回家之後喉嚨也沒有癢,總算新鮮。而三文魚卻是味如嚼蠟,或者因為太薄,我已加了少許醬油,可是連醬油的味道都沒有。
碗內尚有一大舊wasabi, 原來,wasabi 送飯也很有味道,wasabi 也可以「好有口感」。只要你相信,wasabi 也可以是一道佳餚。
望著四周的裝修,我幻想自己在築地,真正的、東京的築地。在那裏,我無需挑剔,可吃的都是好吃的,我在麻醉自己,面前的即使是垃圾,只要身在築地,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吃過「赤羽岩淵」丼,忽然明白了一件事:我到過東京九次,從沒有坐過南北線一次,似乎不是沒有理由的。

不要緊,連餐還有一個味噌湯和一客蒸蛋。

記得當年在東京,喝過味噌湯是有小小的蜆在其中的,即使在香港,我也曾到過日航酒店的餐廳,記得那壽司set 連的味噌湯,也不是沖粉的,而那餐也只不過是200港元左右。
眼前沖粉的味噌湯,實在……讓我想起吉野家的美好回憶,那大大碗的牛肉飯,肉汁的鮮嫩,辣椒的質感,連餐$50有找,如今我卻要$139.8 埋單……
那蛋倒算不過不失。

埋單,那店員也倒有良心,我拿出一張$100 和一張$50, 他找回的不是一堆碎銀,而是一張完整的$20 紙幣及一個兩毫子。我拿起二十元紙幣,施施然離開。

臨走時,我有衝動問一問店員最近的吉野家在哪,好讓我一再品嘗那百喝不厭的味噌湯。

說起店員,還記得途中的一段小插曲:用餐的途中,我見到一對情侶走進店子,店員大叫「一生一死」來迎接他們,我想,如果我是那男的,必定會帶著女朋友調頭走……

不聽美女言,吃虧在眼前。今次不只眼前吃虧,肚子也吃了一記悶棍,不餓了。

一個人在金都

年多前寫過一篇「迷走.金都」,那時說行金都是個好好的經驗。尤其是,看見女伴發晒癲雙眼泛光的那種情景。
今日因為要交一份功課,拍攝結婚用物件,想到走到金都一逛,看看有什麼好拍。

繼續是鞋、禮服,看不上,也沒理由買來拍攝。毛毛玩偶似是比較像樣的了,想著也覺得為什麼要買這樣一對玩偶回家?最後當然也沒有買。
花店的花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不存在著買回來要擺的問題,但花店的花好多只是樣辦,要訂的,即是要等才會有。假的不用等,不過又回到要擺的問題。
最後看到攝影店,竟然有一家抽放在輕井澤的聖保祿堂拍的婚紗照。我識去,下次我也可以接job呢……

在三層高的金都走來走去,結果空手回。而且說是辦婚禮的地方,個個都一對對,甚至就在門口攬攬錫錫,喂大佬大姐,有冇顧人感受啊?
徐徐的走出金都,到對面馬路的始創去,呼吸都順暢了……

司儀

第幾次做婚禮司儀?
忘了。

反正今次是眾多兄弟姊妹最合得來的一次。雖然中間出了點小瑕疵,可是不損婚姻美滿的本質。
先祝一對新人幸福快樂。

席間給人問到「幾時到你」,哈,幾時?你問我我問棵樹咩。

或許也曾憧憬過結婚,只是結婚這回事,對我來說還是很遙遠。

はつこい


話說,這一首歌,某次,坐巴士經過某個新市鎮時,聽到哭了。

副歌位真的很應棍。

http://www.uta-net.com/user/phplib/Link.php?ID=138414

鍵盤戰士

網上的人,不論是面書還是討論區,都愛好爭拗。好得意的,開口埋口不是「五毛」、「左狗」就是「偷換概念」、「無料扮四條」。
不知道這些年輕人如何「有料」。
不過,無論如何,我有什麼料,你知道,又如何?還不是到頭來「唔夠做」,就留低一句「老屎忽阻住地球轉」?
網上玩玩冇咩所謂,但係,出街前唔該你著返條褲,唔好失禮人。多謝晒。

有錢真係好

心血來潮,幫自己擁有過的單反相機和X10排在一起,拍了一張「全家福」。
放了在facebook 打算留個紀念。

結果換來某個「熱血青年」留下一句「有錢真係好」。

看看這位「朋友」的timeline,笑了一笑。全是打倒霸權,呼籲遊行示威的post,再來就是各種各樣的抽水圖文轉發。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青人如何過活,也不清楚他們的「核心價值」的核心在哪裏,還有他們最後希望得到的是什麼。

我只回了他一句「希望你對我點搵錢同埋平日點用錢都略知一二啦」。

我自己的故事說過好多次,今日當然我不是成功人士,只是一隻早出晚歸的打工仔。比我辛苦的也大有人在,只是小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想怨的地方,卻沒有怨的理由。
生命路途上,有過好多人給予我機會,我對他們都充滿感恩心。即使是舊校某老闆,我縱有怨言,但最後離開崗位,我對她沒有什麼怨恨。因為沒有他們,沒有我。

有錢真係好,錢從何來?我又是否做了擦鞋仔踩住人上位?還是埋沒良心做奴隸?
我唔覺囉。

欺善怕惡

人總有欺善怕惡的特性。

上車打尖的人可以若無其事,你問他「你唔識排隊咖?」他可以公然地答「睇你唔到」。

我對這種事的容忍度越來越低。只希望下一次再發生時,不要搞到見報。

放飛機

現代的通訊科技實在太發達了,放飛機變得放便無比。
臨時有事當然可以照直說,「late 10 min 」的短訊也收過不少。

業務關係的,毫無事前徵兆,集體no show ,殺你一個措手不及,你吹咩?

這個星期只過了三日,可是真的火都黎。

風中勁草:淺談勵志歌詞

利申:我只是一件七十後中坑,得閒玩玩來電推銷的推銷員。沒有音樂根䟡,更枉論音樂造詣。只是比較一下30年前至今的流行音樂,不喜歡請隨時按下「上一頁」回到之前的一頁。謝謝。

最近幾個星期的早上5點50分前後,被收音機的音浪叫醒(沒錯,收音機的定時功能是很好的鬧鐘),好幾次聽到這首歌:

基本上道出了「80後」族群面對的問題:工作、愛情、學業及前途。

當然都是抱怨。

小弟聽罷,心裏當然有「搞錯」的感想,但更想做的是,找不同年代的「勵志歌」來比較比較一下……

我生於70年代,長於80,90 年代,有些歌一直在我心中。例如以下幾首:


1980年的流行曲,許冠傑應該有很好的指標性,那年代的流行曲,除了情歌,也有很多選擇。這首「搵野做」至今仍然琅琅上口。
通俗的粵語讓歌詞易明易記,「拿拿聲」、「著著聲」等形容速度的形聲詞更是廣州話的特式之一。不過觀乎內容也甚有教育意味,歌詞說出了兩代人奮鬥的故事,當然莫大毛最初也有混噩過日,不過後來發奮圖強,最終白手興家。至於「富二代」莫二毛也在父親的教誨下找出自己的路途。兩代人的故事,意味深遠。


湯正川的「人在社會中」,民歌的感覺(80年代流行民歌,豈止區端強?)唱功平平,不過歌詞倒也發人深省。「雖則遠境似迷濛,亦爭取機會踫一踫」,機會是爭取的,1980年和2010年,似乎也一樣。


回到流行曲的世界,1983年的譚詠麟、蔡國權。「可惜偏偏我刻苦去操 都始終無乜進步 皆因終點你睇得太高 未順次序來做 願似比風中勁草 仰望前路 基礎要打得好」,好高騖遠,不是十年八載才有的事,否則怎會有個這樣的成語?基礎要打好,今時今日時時想「坐到中六」的同學,打算考完DSE去讀毅進,「到時至發力,讀完就full cert」。你六年來半課書都冇到肚,未曾認真上過一堂,如何到時發力?


到我真正開始成長的年代,90年代初,宋禮勤未成為宋禮勤的時代,唱過一首禁毒歌曲,「創造美好明天」,近10年來真係沒有聽講過禁毒處有禁毒主題曲,難怪,先不提「飯堂」,早幾年早已有歌手吸毒被捕的新聞,找誰唱?今日,年青人說起李克勤,除了覺得他「左」、宋禮勤,沒有什麼其它風評。或許正如朋友所言,香港人,就愛看人倒霉、折墮。包括他自己。


2000年前後開始出現一些「非主流」音樂,哦,非主流,沒什麼不妥,Beyond 當年也有由「非主流」起家的。但起碼我未聽過「我都好想好似中左頭獎」,我諗好多人都想,但未至於人人夠膽(或者話「無恥到」)咁樣唱出口。「如果可以停低,獻世都無所謂……但係個現實就係唔到你想……返到呢個城市,又咪係得個做字」,多謝作詞人還把人帶回現實。其實歌名已說明這是「大懶堂」,一個「懶」字貫通全曲,但看官看看youtube 留言,竟然有人將歌曲奉為「人生哲理」、「好有意思」。

好笑的是,當這一批人聽到「核突支那style」,便義正辭嚴的群起支持,說那歌道盡支那人醜態。幾時LMF會寫首歌講講香港年青人的問題,看看有沒有這些評論出現?

來到2013年,聽罷一曲「GO!」,突然覺得登峰造極,繼而搖頭嘆息。歌曲末段問到「80後的出路邊個去承擔」,同一個問題,不妨問問你的六七十後老板,他們的出路,當年有誰承擔。
虧香港電台日播夜播,我才想起,早知當年我也找人承擔我的出路好了。許冠傑、譚校長、湯正川,請把小弟的青春還給我。

日後.回首 (4) 一片天 vs 一線天

一片天 vs 一線天

在舊校工作時,好記得我最後一個侍候的老校常常提及「孩子頭上的一片天」。用在那個語境,當然是指學生的潛能無限,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好好發掘,讓孩子闖出自己的新天地。
只可惜,人在香港,仰望天際,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見到的,只有高樓大廈圍得死死的一線天。

人在東京,人為建築物對天空的箝制倒是放寬了不少。

日本位處地震帶,建築物基本起得不太高,高層建物主要集中在新宿、池袋一帶的副都心。其他地區的樓宇不高,天空之大可以理解。


從千葉縣舞濱地區(迪迪尼渡假區)向東京方向望,可見臨港副都心的新地標:東京Gate Bridge。如果視野良好,甚至可以從這邊看到遠處的富士山。


即使人在東京站,看到的天空還比香港大。


離開東京,走到輕井澤,天空更寬廣。

香港,我們早就習慣天空只有被街道兩排高樓擠成的一線。這一線天,陪伴我們這一代成長,當我們越長越大,樓宇也越建越高,這一線天當然也越來越窄。擠得只剩下數厘米的天空,我們竟習以為常,仰望天空,有如坐井觀天,難怪難怪,香港人,不就只井底之蛙?
數小時的飛機航程,走到日本。玩了幾天,有一天,坐在群馬縣的富岡車站等火車,坐在月台上,望著寬廣的天空,竟有一點點暈眩感覺。天空太大,陽光也顯得太多,最大件事的,可能是這個大大的天空讓人失去了實在的安全感,空洞洞的天空,萬里無雲,真的是我平常在香港所看到的天空嗎?忽爾想起了莊子說過:「天之蒼蒼,其正色耶」?那個在香港灰濛濛的天空,跟我面前的這個蒼井空……蔚藍的天空,真的是一體嗎?

看了幾天在我頭頂上的一片天,才驚覺,香港的一線天,讓人的視野窄了多少。